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
——电影院何以重新走近市民
作者:陈晓林见习记者马培春
  曾几何时,人们已经习惯用 “冷清”,甚至“门可罗雀”来形容身边的电影院。但今年春节,数以万计的随州人开始重新走进电影院。
    两破随州票房纪录
    正月初一晚上,记者在随城两家电影院看到,前往购票观看《长江七号》和《大灌篮》的市民络绎不绝。银兴绿州电影城大厅里,还有不少人坐在等候席上观看液晶电视播放的电影片花。观众中,以青年情侣和成群结队的大中学生为主,也有全家出动的。
    正月十六。电影城副总经理刘忠欣高兴地盘点出春节期间的经营业绩: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影城接待观众1.5万人次,平均每天达到1000人次。继正月初一创下单日2万元的票房纪录后,正月初八 (2月14日)影城单日票房再创2.5万元的新纪录。
    从事多年电影放映工作的刘忠欣说:“今年春节创下的业绩,超出了我的预期!”
    影院缘何引人驻足
    电影院曾经有过特别的辉煌。记得上世纪80年代,当第一部功夫片《少林寺》在电影院放映时,城乡群众争相观看,每场可容纳上千人的电影院里场场爆满。然而,随着电视、电脑网络的迅速普及,随着歌舞厅的红火,电影院热闹非凡的景象随之渐渐远去。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人们重新走进电影院呢?
    绿州影城负责人领着记者边参观边介绍:每个影厅只有一两百个座位,超大银幕、数字立体声、超宽舒适的航空座椅,让人感觉看电影就是在享受视听盛宴;影城4个放映厅,可同时轮流播放4部电影,一天放映25场次,每过20分钟,就有一个放映场次;电影院采用院线供片,新片的上映时间与全国大城市同步。这些做法是以前的电影院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电影爱好者李荣说,在电影院最不景气的时候,有不错的新片上映,她也会偶尔约上几个朋友到影院坐一坐。现在有高档影院开张,她第一时间就去感受了一下:“条件好、效果好,尽管票价高一些,我也愿意每个月去‘奢侈’一两次。”
    像李荣一样,看电影最看重音响、画面效果的市民大有人在。张先生说,他和朋友们虽然有时也在网上或租碟看电影,但遇到喜欢的大片时,还是更愿意到电影院去享受视觉、听觉的震撼。而且,他喜欢和朋友一起看电影的感觉,不但气氛好,还方便彼此沟通感情。
    影院市场还有潜力
    刘忠欣介绍,他们注意到,春节期间的观众中,回家乡过年的大学生和刚上班的年轻人占有较大的比重。春节后,随着他们回归学校或工作地,影院的票房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从长期看,随州的电影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潜力。
    刘忠欣说,随州作为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近年来发展很快,“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他们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对精神消费有更高的需求。新型高档电影院在大中城市的红火,正是这类群体在支撑。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有较高的学历,追求生活的质量。
    市文化界一位人士称,文化产业同样需要“用高投入换高产出”,银兴绿州电影城2000多万元的投入,为随州打造了一个文化产业的新“亮点”。其先进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会使走进电影院看电影成为一种时尚休闲娱乐方式,这不仅能够留住原先爱好看电影的观众,还将改变部分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进电影院的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陈晓林 见习记者 马培春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