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随州市委 随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上接第一版)加快供销社系统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努力办好市级节、会,积极参加各种节、会,充分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三、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加大 “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工作力度,强化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择业就业能力。全年培训农民5万人,新增外出务工农民4万人。实施“两输两转”工程,向发达地区输出,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劳务协作,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基地,形成劳务接收地、劳务中介组织、劳务输出地之间互通信息、密切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向国际劳务市场输送,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积极发展国际劳务合作,组织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跨出国门,到境外就业;向本地二、三产业转化,大力发展加工制造、商贸、餐饮、文化娱乐、信息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向市外资源丰富地区转移,鼓励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发挥资金、技术、产业等优势,到市外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种养殖基地及农产品加工,带动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要努力探索农民工就业安居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由劳务转移向人口转移转变;力争今年有1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组织开展农民创业致富行动,对农民自主创业的,帮助提供创业信息、产业政策咨询、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小额贷款、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好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城乡防洪和供水安全。实施水库及河道防洪工程,完成白云湖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年内下闸蓄水,完成水库除险105座。实施高产农田工程,加快两个灌区改造进度;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产农田5万亩。继续实施千村万堰工程,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每个自然湾有一口当家堰,全市达到1万口的目标。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创新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和产权制度,鼓励行政及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致富能手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支持他们以竞价方式取得经营权、所有权。每新建一处蓄水1万立方米或改造、扩建、硬化一处蓄水3000立方米以上的湾子门口当家堰塘,奖励8000元,市(区、市)各负担50%;每新建或改造一处小型水库溢洪道工程,由省、市给予5万元的补助。当年已享受中央、省以奖代补和其他项目资金的水库、堰塘工程,不再享受市(区、市)以奖代补奖励。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条件。2008年全市完成13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新建户用沼气池1万口,区、市财政按照20%的比例落实好配套资金。新建通村水泥(或沥青)路900公里,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或沥青)路。完成140个行政村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对经验收合格的每村补助5000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切实抓好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8万亩,低产林改造1万亩,低丘岗地开发1万亩。继续实施封山育林,确保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加快培育生态建设后续产业,逐步建立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五、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一)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到田率。继续抓好实用技术的集成配套,重点推广轻简栽培、生态养殖、生猪“150”等技术。积极引进示范新品种、新化肥、新农药,力争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机耕、机整、机播、机插、机械防治病虫和跨区机收,全面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农机化作业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三)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预测工作,强化畜禽免疫,搞好疫病监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加强畜禽标识工作,建立动物防疫保障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监督检测能力建设,努力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抓紧建设新型公共植保服务体系,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制。 六、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功能,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面。坚持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完善配套村组文化活动阵地,每个有文化活动场所的行政村从民办教师中招聘1个村级文化员,积极发展民间演出团体和农村文化中心户,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2008年完成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30个村体育活动场(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一)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明确乡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 “一票否决”事项。坚持加强公益性服务、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加快乡镇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区、市财政要按省里规定的标准,落实本级预算“以钱养事”经费。 (二)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强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登记、备案等制度。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 (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做好林权登记工作。认真落实“两金”免征政策,抓好林业要素市场建设,逐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 (四)落实农村各项政策。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坚决制止发生新的村级债务。健全责任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测和涉农收费监管,落实 “笼子管理”及一票否决制度,实行有偿举报制度,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开支范围和标准,强化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继续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 八、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物价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全市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重点用于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创新投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探索建立政府补助、参股经营、以钱养事、以奖代补、财政贴息、担保融资等机制和方式,扩大支农资金来源。各级、各部门要制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年度目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为农村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要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帮扶农村,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市里继续组派工作队开展定点帮扶活动。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农村党员干部“双建双带”活动,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逐步健全并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坚决纠正损害农民权益的行为,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