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 笑 的 力 量
——记全国服务标兵、随州中行解放路分理处主任罗铭华
作者:常跃耀
有位商界名人说,在服务行业,我宁可找一位微笑可掬的高中生,也不要表情呆板的博士。这句话导出了微笑的品质和力量。 在中行随州支行,有这样一位微笑的女性,她用真诚的微笑,亲和着一大批客户;她用透明的微笑,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用坚毅的微笑,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她是“全国服务标兵”、随州中行解放路分理处主任罗铭华。 走到哪里 客户跟到哪里 采访罗铭华,她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有很甜的微笑,第二是为人说话透明。同事说,罗铭华是用微笑和能力工作的人。她走到哪里,客户就跟到哪里。 罗铭华在中行一干就是20年。2006年5月,因机构改革,罗铭华调到困难重重的解放路分理处任主任。 为了扩大客户群,她和同事制订《走访用户管理制度》,规定每位职工每周要上门走访至少两位用户,尽可能地让用户所提意见与建议得到满意的答复。她总结出柜面、电话拜访、节日、生日和活动走访等方法,使分理处存储业务不断攀升。 去年2月,是储户刘老板的生日,罗铭华送去一盆鲜花。让人惊喜的是,揽收了50万元的定期存款。今年2月,罗铭华与在武汉创业的夏老板电话交谈中得知,夏老板随州家中的水管冻破了。罗铭华当日下午就找人为其修好了水管。夏老板深受感动,她马上把30多万元的存款从武汉转到随州中行。 愧对儿子 是永远的心痛 2006年4月,罗铭华12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溜旱冰,被一个石头绊倒,导致左臂骨折,在市内某医院医治两次后,出现手臂不能完全伸直的毛病,通过司法程序,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罗铭华看到儿子日渐孤僻的性格,心里像针扎一般。她想给儿子进行第三次治疗,无奈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现在,她一想起这事,就忍不住流泪。 为了工作,罗铭华是忘我的。每天早上7点半的晨会准时开,鼓劲,管理内务,接待客户,完成一天的任务。晚上回家做家务,给儿子做饭。2008年1月30日过小年,罗铭华在参加去省行文艺演出的排练,顾不上回家。正在这时,一个脱落的电灯罩砸在了儿子的头上。罗铭华赶到医院,看到儿子被缝了8针的伤口时,她伤心地哭了。 不断学习 笑对工作和生活 领导一个有8个人分工明确的基层金融网点,没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不行的。罗铭华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她参加完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自修,又自修金融管理本科。 在近期的网点转型工作中,罗铭华创造性地提出“三试三不视”,为解放路分理处成功转型起到明显作用。测试不轻视,在网点转型初始测试阶段,杜绝“快餐化的学习”,做到学习有提高。尝试不短视,点对点营销,要大胆尝试,凡事从长远看,实现“三维的、空间的交叉销售”。互视不忽视,发扬团队精神,彼此审视,开诚布公,做彼此的“镜子”,把问题当“礼物”送。 近日,解放路分理处规范化、制度化、创造性的管理得到省行验收小组的高度评价。罗铭华微笑着说,学习是无止境的,生活是美好的,工作还得创新继续!本报记者 常跃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