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幸福记载变迁
十余种结婚证折射时代特色
作者:徐军国、
本报讯 记者徐军国、通讯员谢万文报道:今年以来,曾都区供销社收集了单位职工300多本结婚证,其中最早的为1957年颁发的,到现在有10多种。昨日,曾都区供销社副主任成立法对记者说:“这些结婚证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幸福瞬间,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也折射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曾都区供销社为落实单位职工计划生育奖励的政策,要求单位职工将结婚证进行上报。很快2000多名职工交了300多份结婚证。在这些结婚证书中,1957年颁发的证书上有和平鸽的图案,稻穗、棉花也是当时结婚证上的“主角”,这反映当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60年代初期的结婚证出现了鸳鸯戏水、并蒂莲、梅花等传统吉祥物,象征着人们期待社会稳定,风调雨顺;到了“文革”期间,一切都被披上了政治色彩,结婚证也是如此,每张结婚证上都必有一段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我国法制的逐步完善,结婚证不再是夫妻压在箱底的婚姻纪念品,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人们使用结婚证的次数日趋增多,于是结婚证也随之“返璞归真”,逐步取消了复杂的图案,并由奖状式变为护照式,方便结婚者携带。一些结婚证书上还印上婚事简办,计划生育字样。 曾都区供销社政工科副科长刘明全深有感触地说,每本结婚证书都有着一个甚至多个故事,结婚证蕴含的内容很有意思,以后它的形式或许还会变,但是折射的一定是社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