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一批“奥运猪”
4月8日,一场春雨过后,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的猪舍,清新而宁静。 这里是曾都区均川镇珍珠庙村四组,猪场的主人叫张光富。 “现在存栏五百来头,这批猪到七八月份出栏,希望借奥运会东风,卖个好价钱。”张光富满面春风,指着十几排猪舍说。 其实,目前的生猪行情,已经是够喜人的了。肉猪每公斤16元左右,一头二百多斤的猪,出手就是两千来元。 “仔猪就更值钱了。”一旁的村干部宋克荣说,“目前仔猪论个儿卖,一般三十斤左右出窝,一个就是七八百元。咱家的一窝仔猪,多喂了一些时日,出窝时七十来斤,平均每头卖到了1100多元。” 穿行在通村水泥路上,猪舍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据宋克荣介绍,该村750多户,半数以上农户养猪达到了一定规模。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共富牧业公司,年循环出栏2万多头。年出栏千头以上的有七八家,多数养猪户是年出栏三五百头的规模。全村目前能繁母猪2200头左右,年出栏能力超过4万头。 “养猪有两大风险,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同行的镇干部说,“镇村两级成立了养猪协会,负责生猪的外销、市场的把握、疫情的防治、饲料的供应等。” 据了解,眼下的生猪行情之所以看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前两年的猪贱伤农和蓝耳病等疫情,导致母猪大量被宰杀。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后,形势开始转好,但目前仍然供不应求。 卖出去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聪明的珍珠庙人都把仔猪紧紧地捂在栏里,不肯出手。他们在算另外一笔账,这批仔猪正好在奥运会期间出栏,他们想沾奥运光,发奥运财。 宋克荣说,村民们给这批猪找了一个好说法——“奥运猪”。 本报记者桂运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