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比翼齐飞奔富路
作者:功秉
  地处山区的曾都区柳林镇山场宽阔,林木茂密,水资源也较充足,是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的好地方,引得众多来自外地的媳妇随夫回到这里创业。
    培植木耳三千棒
    柳林镇大堰角村五组农民肖宗发三个儿子就有两个娶回了外地媳妇。5月下旬,天天到房前那块地里观察木耳棒的是老二肖远贵的媳妇陈金蓉,她来自宜城市流水镇,他俩是在襄樊打工时认识的。2004年,他俩结束了打工生涯,开始在十堰培植黑木耳。去年,陈金蓉回到柳林,培植了3000多棒黑木耳和1000多袋袋料香菇。丈夫仍在十堰与人合伙培植黑木耳。
    谈起培植黑木耳,陈金蓉不仅是个内行,而且还很细致,每道工序、每个阶段,都有详细记录。她说,从购买木耳棒到打孔、点种到铺地,一样都不能马虎。铺地的田块要通风向阳,光照充足,利于排水。她的这批木耳棒2月份点种,现在已开始出菌,6月初就要起架,8月份就可采摘了。说到收入,陈金蓉说,在正常年景,按当前的价格计算,她家的收入可达6万元。
    承包库汊养鲢鱼
    在白果河水库的一个库汊边,盖有三间小平房。房子的女主人叫陆影英,她来自广东徐闻县,丈夫文权是柳林镇院子河村二组人,两人在东莞打工相识。文权是学水产专业的,常有养鱼的念头,2001年结婚后,夫妻俩回到随州,先后到均川、小林等地养鱼。2005年10月,他们承包了这片近百亩的库汊。这样,既养了鱼又可在家照顾3岁的儿子。
    “养鱼哩,我是跟老公学的。”陆影英很谦虚,“不过这么多年了,也懂得了一些。”原本是水管站职工的文权,近期又恢复了职工身份,要到水管站上班,平时管理这片库汊,主要就靠陆影英了。今年2月,库汊投放白鲢、花鲢2万尾。陆影英每天要观察鱼的生长情况,要防止有人钓鱼、偷鱼,晚上还要下抬网粘杂鱼。她说,去年养的胖头鱼产量不高,收入也不高。今年改养白鲢、花鲢,收入可能会好一些,力争纯收入达到5万元。
    新盖鸡棚扩规模
    院子河村一组小伙子詹广辉,娶的湖南妹子叫张鑫淇,是澧县城里人,还是个大专生哩!张鑫淇原在北京一家媒体当会计,詹广辉在那里搞报纸发行。两人相识、相恋,并喜结连理。
    他俩都不想长期打工,又都有自己创业的想法。詹广辉曾学过养鸡,去年他们回到柳林,搭了个简易棚子,周围用网子一围,圈养三黄鸡,放养土鸡,总共2000多只,赚了万把块钱。今年,他们拆了简易棚子,投资1.7万元,新建鸡棚。詹广辉说,他们打算6月初购进雏鸡5万只。
    张鑫淇的主要工作是添水、添食,灭菌、防疫。
    “今年只能养两批了,可以赚四五万块钱。”他们夫妇俩说,“明年养五批,收入可达10万元。”
    据柳林镇计生办统计,来自外地的媳妇随夫到柳林创业的共有230多位。她们认为柳林山清水秀、人好水甜,在这里创业发展很开心。本报记者功秉 通讯员扬振 立健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比翼齐飞奔富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