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丧事扰民,如何破解?
作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走访。
随州城区丧事扰民,市民时有反映。近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走访。 市民期待丧事文明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市民,多数表示“曾受扰”。家住时代广场附近的彭老师说,半个月前,一办丧户在她住的居民楼下车库内办丧事,请了戏班闹到晚上9点多,吵得她还在上学的女儿睡不好觉。 曾都区西城双龙寺社区的蒋大英说,近几年,她住的那个院子里,相继有人去世,除了一户在殡仪馆办丧事外,其他的都在自己家里操办,晚上唱戏,第二天天不亮又敲敲打打地出殡。 记者也曾在清晨的睡梦中被哀乐声和鞭炮声吵醒,有时徜徉在干净的街道上,恰遇一趟灵车开过,撒下满地的纸钱。 受访者均表示,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只能忍着,“毕竟人家是办丧事,出面制止容易引起冲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说,丧事办得再热闹,逝者都“享受”不到,简约而文明的丧事,对生者和逝者都是一种尊重。 “顽疾”为何“久治不愈” 城区丧事扰民,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一直很关注。据了解,每届两会的提案、议案中,总有代表、委员呼吁治理丧事扰民。2003年,市政府曾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市民政局等8家单位据此联合行文,共同加强殡葬管理。然而,整治多年,城区丧事扰民这一“顽疾”为何“久治不愈”? 市民政局副局长肖文发认为,最深层的原因在于一部分人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传统的丧葬观念和习俗仍根深蒂固。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一些主观上不愿铺张浪费的丧户,受从众攀比心理的驱使,也争相将丧事做得“热闹”。另外,殡葬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殡仪馆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部门之间协作不紧密等,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对此,市民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国随州网网友“曾侯丙”说,除了提倡市民文明办丧事外,还应加强对殡仪馆的收费管理,要市民“进得起”殡仪馆。 对症下药力除“顽疾” 不能让“顽疾”一再影响市民生活!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出台相关文件,规定了丧事“严管区域”(本报5月7日全文刊登),明确禁止沿街搭棚祭吊、送葬车辆沿途燃放鞭炮等行为。针对丧事扰民多始发于各个社区,市民政局决定下沉工作重心,将殡葬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并与民政专项资金拨付、民政先进单位评选等挂钩。不久,各社区将领到首批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基础性工作,筑起殡葬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殡葬服务单位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管理工作的重点。除了完善硬件设施,收费明确、公开,经营性服务项目让丧户知情自愿选择等必须执行的规定外,服务单位还被要求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如为困难丧葬户提供一定数量的廉价吊唁厅(室)、廉价骨灰盒、低档公墓,服务人员要善待逝者,慰藉丧户等。 市民政局局长曾宪国说,让民众改变传统丧葬观念和行为,与沿袭千百年的丧葬陋俗彻底决裂,将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见习记者 马培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