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对《里斯本条约》进行冷处理
新华社6月21日电 爱尔兰民众12日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旨在对欧盟机构和决策机制进行改革的 《里斯本条约》,使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然而,在19日至2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对这一事态采取了冷处理的策略。原因何在? 欧盟领导人之所以对《里斯本条约》进行冷处理,主要是希望达到 “以守为攻”的目的。 首先,冷处理表达了欧盟领导人对爱尔兰民众的尊重。欧盟领导人明白,此时任何的激进动作都会被贴上“反民主”的标签,从而降低《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第二次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的机会。欧盟轮值主席国斯洛文尼亚总理扬沙在首脑会议结束后对新闻界说,首脑会议之所以没有提出打破《里斯本条约》僵局的时间表,是因为爱尔兰民众如果感觉有人试图干涉他们的决定权,结果将会适得其反。 其次,冷处理并不意味着不作为。实际上,爱尔兰政府承受了很大压力。对内,爱尔兰政府需要重新对民众进行条约的解释工作,以期使条约在第二次公决中顺利过关;对外,爱尔兰政府需要向其他成员国争取“特别条款”,以加大公决成功的安全系数。在定于10月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爱尔兰总理考恩将提出走出僵局的具体设想。可以预见,从现在到10月15日的近4个月时间内,爱尔兰将与欧盟其他国家进行频繁但未必公开的外交活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以及欧盟大国领导人也将积极斡旋。 由于爱尔兰是唯一需要通过全民公决批准《里斯本条约》的成员国,欧盟各成员国中对欧洲一体化持否定或怀疑态度的“疑欧派”力量将爱尔兰看作主战场。《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第一次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后,“疑欧派”信心倍增,势必强力鼓动爱尔兰民众在第二次公决中继续投反对票。因此,除非爱尔兰政府进行更细致的解释和说服工作,同时其他欧盟成员国向爱尔兰民众提出有足够吸引力的条件,否则,第二次全民公决的结果也不容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