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县镇薯话
作者:走基层
“你们家种了几亩马铃薯?卖了多少钱?”“一亩半,卖了1600多元呢。”“你们种的是什么薯种啊?收成这么好?”“中薯3号,来年我准备多种几亩,还要多种这个品种的马铃薯,刘站长,帮我们多引进这个薯种啊。”“好的,其他正在试验的薯种也不错,多试几种吧。”…… 6月23日,曾都区唐县镇鲁城河村村头大树下,一溜儿坐了十几个村民,一旁的薯田里种上了水稻和棉花,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喜人。刚做完田间打理,回家路过村头大树,看到这般热闹景象的李四清也坐下来,与他们一起聊起了家常。 “这次来收购的经销商真多,价钱也好,最高的一斤还卖了一块二。”李四清家里今年种了3亩马铃薯,卖了14000元。“当时景象真是壮观,每天都有近500辆车子来来往往,村民挤满了从镇区到鲁城河水库的公路,他们从地里挖出马铃薯后,直接过磅,然后装上车子运往全国各地。”谈起刚刚过去的马铃薯大丰收的情景,曾都区马铃薯协会会长刘克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马铃薯收成好,卖得也好,全镇收获马铃薯近6.6万吨,收入超过1亿元。一方面是行情好,年初的冰冻雪灾,南方的马铃薯大都冻死了,北方的马铃薯都调往南方,我们的马铃薯上市的时候,正赶上了这个市场空档;另一方面是市场宣传效果好,协会主办的网站今年3月份正式开通了,我们在网上公布信息后,就有很多经销商跟我们联系,这次来的就有近300家,上海百事集团一下子就收购了5000多吨马铃薯。” “明年,我们要大幅度扩大种植面积,全市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可能达到20万亩……”刘克文一边分析着,一边展望着来年的马铃薯发展。本报记者伍雅兮 通讯员杨远志 记者走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