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公开化 交易场所化 操作规范化
市招投标监管局打造“阳光平台”
本报讯 记者伍雅兮、见习记者张清、通讯员曹永义报道:在刚结束不久的随州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投标单位达到42家,其招投标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得到一致认可,一些投标单位称之为“阳光下的交易”。 走进3000余平方米的招投标交易大楼,在一楼大厅的电子屏幕上看到招标公告,上面包含所有的项目信息和招标方式,“项目信息、招标方式和中标结果的公开防止了因信息渠道不畅、交易透明度不够而发生的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等行为,推行集中报名制,打破了条件限制和行业垄断。”工作人员介绍道。 该工程建设招投标经历了招标准备、招标邀请、发售招标文件、现场勘察、标前会议、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签约等过程。记者跟着工作人员在多功能交易大厅、综合服务厅、商务信息厅以及开标区、评标区和监控室现场观看,听他们讲解。 在监控室的监控录像里看到6名评委正在忙碌地评标。“评委专家是由电脑随机抽取产生的。”工作人员打开专家库抽取系统,随机点起了专业、职称、人数等,符合条件的专家数据就显示出来。工作人员还一一展示了电子信息、电子开标、电子询评标、电子监控、电子政务等系统。“每一个环节都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律,实现了信息公开化、交易场所化、操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公开透明的操作平台,这些都是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的有效载体。” 同时,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加强项目审批监管,对规避招标、虚假招标、肢解工程、少报多建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已先后查处11个违规项目。 该局局长褚玉忠说,该局已经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平台,建立了一个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制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摸索了一条科学规范的招投标市场模式,打造了具有随州特色的政务公开和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的“阳光品牌”。 反腐倡廉树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