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新型工业框架
——广水建市2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宋俊超
新型工业化热浪在广水这片土地上翻腾: 投资5亿元的华鑫冶金项目建设工地上,施工人员紧张忙碌,这里将成为鄂西北最大的冶金工业园;中意机电刚推出新型污水处理鼓风机,山西等地用户就签订近千万元合同;中山恒兴纸业公司的一池80吨纸浆生产的瓦楞纸还未下线 ,4家客户已在等货了…… “高标准谋划工业、严要求规范工业、宽领域推进工业。”这是近年来广水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新型工业大框架所追求的目标。 扩张工业规模 提升经济总量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一线三区”工业走廊建设的意见》,广水市两个红头文件谋划了工业发展方向,引发该市工业的一场场变革:风机业裂变,派生出铸造、电机、冶炼等新兴产业;造纸包装业选用高新设备,扩能增效,建设全省最大的包装纸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每年市政府拨出200万元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奖励基金。 规模工业扩张浪潮涌。到去年,该市规模企业达到144家、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达16家,分别比2003年增加82家、11家。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工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7.82%。已形成以机械制造、造纸包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金属冶炼等支柱产业为支撑,以鼎盛冶炼、中意机电、永阳防水、中山造纸等企业为骨干的特色工业体系。 工业经济撑起一方天。去年该市规模工业完成销售收入56.7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3%、40.8%,创历史新高。 发展产业集群 做大骨干企业 近年来,该市建设“一线三区”,实施集聚产业、集聚特色、集聚优势、集聚后劲工程,牵引工业经济由“点状”向“块状”聚集扩张,初步建成了广水经济开发区、桐柏工业园区、十里工业新区、杨寨冶炼工业园、陈巷台商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形成六大产业群。风机产业被纳入全省“十一五”重点扶持发展的成长型产业集群规划。 产业集聚凸显效益。“一线三区”成为广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经济增长极。去年,“一线三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38.9%,占该市规模工业总量的92.5%;入库税金7821万元,同比增长42.%。 择优扶强,促进增长。项目申报、技改贴息、信贷支持等优先扶持,使吉阳食品、鄂北制药、双剑风机等纳入 “420工程”的规模企业受惠多多,去年入库税金7034万元,是2003年的2.4倍,拉动该市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推进技术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 “新型工业化,重在‘新’,要激励企业狠抓自主创新和科技投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广水市委书记李耀华说。 2003年以来,该市累计投入技改资金9.8亿元。广彩印刷、湖风风机等企业制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改进、产品开发规划。多色凹印设备、永阳防水卷材等项目的技改扩能使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先进水平。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 去年,随着拉闸断电,该市的文丰纸业、腾达纸业等几家造纸厂关闭;星光建材、强力化工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在督办下关门;60多家红砖瓦厂和30多家窑厂被拆除。环保、节能、减排,这是该市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红线”。 鼎盛冶炼公司利用废渣生产水泥,年降低成本300万元,利用废气发电,年创收400万元;中山造纸的锅炉由耗煤改为烧糠壳,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年节约成本120万元。本报记者宋俊超 通讯员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