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迁”害虫将呈大发生态势
专家提醒农民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王志勇、汪刚报道:由于受前期“凤凰”台风影响,我市近段时间降雨频繁,气温下降,气候十分有利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繁殖,下一代的“两迁”害虫发生形势依然严峻。农业植保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和相关部门,防控工作不可掉以轻心。 前段时期,由于采取 “治早治小,早防综控”的科学防治策略,我市第三代“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稻飞虱田间虫量有所降低,降低了下一代的发生基数。但据曾都区农业局植保站近期的田间调查和灯下监测,目前该区稻飞虱发生范围广,发生程度较重,南部乡镇虫量重于中部,中部重于北部。百蔸虫量50-9500头,平均376.7头,近半田块达防治指标,尤其洛阳最高百蔸虫量达9500头。稻纵卷叶螟近期蛾量突增,灯下虫量高、峰线长,截至8月5日,累积诱虫2360头,是去年同期累积诱虫量的1.8倍。其中7月19-21日,连续三天,每天的诱虫量都达300头,而当前田间百蔸虫量部分也高达90头,是防治指标的3倍。 因此,在“两迁”害虫的防治上,要重点抓住防治适期和选准对口农药,在稻飞虱防治前期和稻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主要选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如噻嗪酮(赛旺、川珊灵)等,在后期和虫量大时,选用毒死蜱、敌敌畏和异丙威防治;抓好防治适期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关键所在,必须抓住在卵孵高峰至二龄幼虫期采用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氟腈·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药剂防治。如果错过防治适期,在防治高龄幼虫时,可采用以上药剂进行混配施用,以增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