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跨 越
——曾都区畜牧产业快速发展记事
作者:徐军国
  曾都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养殖业的优势品牌作用,大力发展畜牧业,通过“抓龙头、抓品牌、抓基地”等切实有效措施,全区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7年,该区养殖业取得新进展,争取到国家养殖项目扶持资金1300万元,全区畜牧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16%,获得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湖北省畜牧大县等荣誉称号。
    一个拥有6869平方公里的大区,到2007年元月,全区母猪存栏量只有3万头。曾都畜牧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关注。区委书记谭志勇多次会议要求把畜牧产业发展当头等大事来抓,并亲自主持召开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常委会,给予政策倾斜。区长杨增能先后两次召集区直有关部门会议,确定全区畜牧发展思路,理顺发展关系,为全区畜牧业指明方向。区畜牧兽医特产局党委一班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畜牧产业的思路,抢抓机遇,制订措施,努力实现畜牧业发展的跨越。
    时针指向2007年5月,猪肉市场的波动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攸关百姓利益。国家相继出台的畜牧惠农政策,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难得机遇。曾都能否争取国家普惠政策以外更多的资金垫底,发展畜牧养殖龙头企业?
    “必须跑部进厅”。畜牧局党委一班人带领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多次下武汉、上北京,向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汇报曾都区畜牧养殖的现状和广阔发展前景。通过考评,很快得到专家的认可。去年,曾都区获得省政府和国务院授予全省畜牧大区和争取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标准化养殖模式、秸秆养畜、万头猪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等省级以上奖励扶持资金达1300万元。
    今年7月,全省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现场会在曾都召开,省农业厅领导及与会专家交口称赞曾都区畜牧养殖有规模、有特色。按照动态考评办法实施的全省畜牧大区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奖励资金将再次惠泽全区畜牧养殖,续创曾都畜牧系统争取无偿资金新纪录。
    以前的曾都畜牧业,大都以传统的农户养殖为主,这种模式规模小,一旦发生风险,损失就更大。而要实现现代畜牧业,必须走规模养殖之路。而规模养殖因投资大、经营规模大,风险不期而遇,往往会导致规模养殖业主损失惨重,甚至倾家荡产。
    怎样把曾都畜牧产业做好做大做强?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畜牧兽医特产局结合曾都实际,创新推出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养牛165模式、养羊1235模式,开辟了便于管理、疾病易控制、畜产品卫生监督易实施的又好又快养殖途径。2007年,全区建标准化养猪150模式74栋,今年又动工新建了65栋,新建年出栏生猪50-299头生猪268户;300-999头184户;1000-2999头6户;3000-9999头24户;以柳林将军台、三里岗吉祥寺、洪山谭龙、开发区龚家棚、同星万福为代表的现代标准化万头猪场已增至9家,并相继投产;新建养殖小区43个,新建规模养殖户上半年出栏(笼)畜禽43万头(只)。
    在推广方式上,他们组织实施畜禽品种改良,推广优良品种10万头(只);培育示范典型,以养殖小区为载体,加快实用技术推广,巩固和发展生猪出栏300头以上的100家规模养殖场,引导养殖户整合资源,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养殖科技示范户1000个。实行科技人员与养殖户“结对帮扶”制度,为全区的养殖大户派驻科技管家。组织畜牧技术人员分片包村、包组、包户,为养殖户建立畜禽养殖免疫档案,做好防疫记录,并与养殖户签订 《饲养防疫责任书》。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转变生产方式的现代畜牧业凸现在曾都大地。
    怎样创新动物防疫体制、保证防疫质量、确保全区清净无疫情发生?曾都区畜牧兽医特产局党委提出了防疫物资统一采购、疫苗经费统一筹措、疫苗统一分配到各个镇办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办法,通过实地到户检查验收、抗体监测等手段,将防疫工作质量与以钱养事挂勾。一年来共检测畜禽疫病抗体14725头(次),对抗体检测不合格的一律责令防疫实施单位进行返工,科学的检测手段代替感观检验,不但实现全区清净无疫,而且为全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公正公平考核依据,创立了防疫体制管理新局面。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全面地做好防疫工作。畜牧兽医特产局于2007年开通了动物防疫“7070120”热线电话,并组建了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备队,养殖户随问随答,随叫随到。2007年2月21日是农历正月初三,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上午11时30分,正值吃午饭的时间,局长彭有树接到区兽防站报告:某镇鸡场发生重大疫情,暴死鸡2000多只。他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指示,迅速赶赴疫点,现场指挥封锁隔离、深埋消毒,72小时内疫点周围5公里免疫带加固全部完成,抑制了疫情蔓延,得到省防重办高度赞扬。为了汲取教训,全区率先对108个规模猪场的生产防疫信息按月收集报送进入中央数据库,一旦遇到疫情,都能在监控下迅速得到处理。
    畜产品是否安全一直受到消费者关注,全区实施严格的驻场检疫。所有畜禽屠宰加工企业,都实施了派驻检疫制度,一年来共检疫生猪35万头,无害化处理有害猪肉753头,屠宰检疫率达100%。在畜产品流通环节上,实施了严格的证章标识管理,做到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畜禽肉制品坚决禁止上市,防止了病死畜禽转运和动物疫病传播,去年8月,区动检站拦截了某猪场偷运的病猪14头计560公斤,全部焚烧处理,给予不法商贩强烈震撼,切实保护全区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除了严把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关外,控制畜牧养殖场所疾病,合理使用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也是家畜健康养殖的保证。2007年曾都区畜牧兽医特产局挤出20万元资金用于瘦肉精抽检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举全力对101家规模猪场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整治工作,共抽检兽药105批次,抽查饲料90批次,查出不合格饲料3批,动物饮水抽查16批,抽查尿液60批,确保了畜产品安全,全区无一例人畜交叉感染的事例发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曾都畜牧人的汗水换来了这样一组喜人的数字:2007年生猪出栏达108.04万头,牛出栏7.55万头,羊出栏22.5万只,禽出笼1827.1万羽,禽蛋产量5.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86%、8.65%、26.38%、19.3%;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54.03万头,牛出栏3.89万头,羊出栏17.03万只,禽出笼786万只,肉类总产8.67万吨,禽蛋产量1.1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17%、30%、37%、58%、11.2%。
    追寻过去,感慨万千;审视现在,心潮澎湃;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时下,曾都区正在追寻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富民工程之目标,依靠科技,推崇品牌,努力走出一条无公害生产发展之路。曾都畜牧业发展必将成为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亮点!本报记者 徐军国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跨 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