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从“村官”到“镇民”
  (上接第一版)
    建农民新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规划是前提。2007年4月,根据市委书记马清明的要求,王树叶参与了吉祥寺村农民新居的规划、设计。按照规划,在周新公路,依山而建84套农民新居。一期工程所建的54套目前已基本竣工,二期所建的32套,10月底竣工。这些新居,由村里统一兴建,按成本价售给农户。
    引导企业建基地
    企业农民实现“双赢”
    “在家门口培植香菇,既影响家庭卫生,又不可能达到标准化的要求。”2007年10月,王树叶向吉祥寺村二组村民杨艳建议,“将香菇袋搬到基地去,再将房子进行装修,开办 ‘农家乐’,保证赚钱。”杨艳采纳了,开办的“农家乐”效益果然不错。
    不建基地,不进行标准化培植,香菇的品质难以保证,市场竞争力难以提升。虽是香菇之乡,三里岗以前却没有建基地,菇农都是在自家门口培植香菇。
    在吉祥寺村建香菇培植基地。王树叶的思路得到市委书记马清明的支持。接着,王树叶和工作队员一起,动员从事香菇经营的企业家在这里建基地。去年至今,已有神农生态、三友、裕国公司,在周新公路吉祥寺段的公路边建香菇基地500亩,建配套看守房250套、浸泡池250口,使这里的香菇培植从配料、灭菌、养菌、采收、烘烤等实现了标准化。这些配套设施免费交给进入基地的菇农使用,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在基地里培植的香菇。裕国公司还投资2000多万元,在这里兴建香菇交易大市场。
    协调企业招商引资
    随州香菇提升国际竞争力
    2000年以前,三里岗的香菇出口主要依赖沿海中间商,本地既未赚到外汇,又未得到多少税收,1999年的税收只有30多万元。
    2000年3月,王树叶派出工作组到三里岗调研,随后该局专门成立了扶持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工作专班,帮助香菇老板组建公司,实现了自营出口。2005年,裕国、银兆、三岗等6家企业,将农产品的香菇变成了工业品,质量达到出口标准。
    通过对多方面的信息研究,王树叶认识到三里岗的香菇企业存在“小而散”的问题,如果不提高产品档次,在国际上就缺乏竞争力。经市委书记马清明的引导和王树叶等国税干部的协调,劲酒集团来随州牵头,联合中兴、联丰两家香菇经营企业共同组建了湖北神农生态公司;由上海华河工贸公司联合银兆、三岗两公司,组建了三友(随州)食品公司。
    神农生态公司总经理舒大忠说:“明年1月,没有建基地的香菇就不能出口了,多亏王局长提前动员我们建了基地。”
    “王局长对企业的支持是真心实意的,”上海华河工贸公司、三友公司董事长何小芳说,“来随州投资既放心,又开心,我还要追加投资!”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三里岗香菇出口已达6800万美元,初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香菇加工进出口基地。三里岗镇政府授予王树叶三里岗镇 “荣誉镇民”称号。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村官”到“镇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