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始,曾都区实验小学的校园又热闹起来。正是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竞相到校园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与学生们一交谈,学生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奥运”。特别是该校在放暑假前布置了一份 “奥运作业”,学生们带着“作业”观赏、参与奥运盛事,都说这个暑假过得太高兴了,太有收获了。
“奥运”点燃的智慧火花
“我看到奥运开幕式上,用焰火点燃的那一串串足迹,就想到,我们中国申办奥运会太不容易了,我们中国发展到今天太不容易了。1991年,我们就成立了北京奥申委;但在1993年,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上,我们却以两票之差落选。我们又努力了8年,终于在2001年申奥成功。又经过7年的拼搏,我们终于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终于让外国人佩服了!”六(3)班学生程凤婷由一个“大脚印”“发散”开来,侃侃而谈。
六(1)学生艾星晨则对开幕式中的“画卷”记忆犹新,并将对大画卷的感悟写进了自己的“奥运日记”中。她说,大画卷太美,太有创造性了。展示的是我们最有特色的国画,但采用的却是高科技的手段,将我们文化传统的“古”和我们科技发展的“新”,那么好的融合在一起。
学生们记住了一个个奥运冠军,同时,他们也记住了一个个“失利”的选手。他们说,不一定是成功的选手才叫我们感动,那些失败的英雄同样也叫我们感动。我们不仅要学习奥运选手的拼搏精神,也要培养自己在挫折面前,迎难而上的心理素质。
同时,奥运在学生们的理想上,也打上了鲜明的烙印。有的说,我要当导演,等我长大了,就导演中国再次举办的奥运会。有的说,我要当羽毛球冠军,张宁是我学习的榜样。而以作文《避免了一次冲突》,获得过“楚天杯”作文比赛一等奖的刘逸凡则说,我想当志愿者!正是有了志愿者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奥运”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学生们小小年纪,对奥运的理解和感悟,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得益于该校的适时引导。该校校长张光顺说,2008北京奥运会,对全国人民来说,当然是百年难遇的盛事;而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也是宝贵的、难得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在放暑假前,给全校学生家长发出了一封信,希望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利用我国举办奥运会的大好时机,教育好孩子。同时,对学生的暑假生活作出了具体安排,要求学生,在家庭做个 “小帮手”,在社区做个“小标兵”,在奥运会期间,做个“小使者”,即:要学习,不仅看电视,了解奥运比赛,还要进一步了解奥运文化,了解奥运会的发展史,了解奥运会中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要思考,要联系到自己,该学习哪些好的精神和品质。要行动,奥运会鼓励“更快更高更强”,同时也倡导 “重在参与”,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们以各种方式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参与奥运,不仅仅是看比赛,还可以参加许多力所能及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奥运会结束了,但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奥运教育资源的宝贵作用。
老师们正在收阅学生们的 “奥运作业”,很快,一篇篇“奥运日记”、“奥运作文”,和一张张“奥运手抄报”将在校园中亮相展示。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黎晓云
学生们在课外活动中竞相参与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