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鳄 鱼 梦
作者:徐军国
  本报记者 徐军国
  基地里的最后一条尼罗鳄
    昨日,记者在广水市长岭镇的尼罗鳄养殖基地看到,放养鳄鱼的水潭里长满一米多高的杂草,一群群鸭子在嬉戏,7个养殖池中,只有最里面的一个呆着1条南非尼罗鳄和10条国内小鳄鱼。
    然而,1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当时全国最大的尼罗鳄养殖基地。在养殖基地当了10年饲养员的明文元心情沉痛:“走到今天,我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伤心……”
    鳄鱼落户广水
    曾经轰动一时
    1998年5月,一个轰动全国的项目落户广水:广水市银龙集团与外商合作,投资1000万元从南非引进500条尼罗鳄。政府出面划地200多亩,规划发展鳄鱼相关产业。
    之所以引进尼罗鳄,是因为广水市长岭镇的地形属于沼泽地和丘陵地带,和南非的环境特点有所相似。当时国内的鳄鱼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对鳄鱼的综合开发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尤其是鳄鱼皮经过加工以后,更是经济价值倍增。那时,国际市场500克鳄鱼肉价值200元,一张鳄鱼皮价值上万元,一条母鳄鱼一年至少要产下40只小鳄鱼,一条小鳄鱼价值上千元。有关方面计算,不出5年就会收回全部投资,而且还可带动农民就业。养殖鳄鱼将给广水带来巨大利益!
    就这样,带着希望,带着梦想,相关人员与鳄鱼打起了交道。由于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工作人员便开始自己摸索鳄鱼的生活习性。可喜的是,原产于非洲的这一物种,从南半球乔迁到北半球,在近半年的生活中并未发生任何不适,这让他们很欣慰。和他们预想的一样,鳄鱼场的发展比较平顺。
  短暂的喜悦过后冻死鳄鱼百余条
    正当养殖人员为鳄鱼场的发展精心规划时,气温的一次骤降,几乎打碎了他们所有的梦想。1998年冬季,一场大雪突降,当时鳄鱼场的温棚刚刚建好,还没来得及净化水质 (因为普通水里有碱性物质,必须放置几天,等这些物质排掉以后,鳄鱼才能进温棚),鳄鱼没有“住”进去。结果,鳄鱼出现死亡现象。
    这一年,让养殖场工作人员平生第一次感到冬天的 “冷”,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温度,什么电暖气、什么碘钨灯,一切能应急的措施都用上了,但仍然无法阻止鳄鱼的加速死亡。到最后,一共有160多条鳄鱼死亡。时任养殖场的负责人李勇寝食难安,一个星期之内,头发都愁白了。后来,李勇找来两台锅炉为温棚加温,24小时保持室内温度在25度以上,鳄鱼才停止了大面积死亡。
    就在李勇处理冻死的160多条鳄鱼时,他却发现国内基本上没有加工鳄鱼皮的厂家。为了处理这批冻死的鳄鱼,李勇走访了全国大大小小十几家皮革加工厂和国内几家知名的鳄鱼研究所,得出的答案是:虽说鳄鱼自身有着多项利用价值,但国内对于这一物种的开发还未达到产业化的程度,尤其对鳄鱼皮的加工,更不象想像中那样容易。
    因为鳄鱼皮不像牛皮、羊皮那样柔软,鳄鱼背上的鳞甲相当厚,如果用机器加工,整张皮都会受损,而手工加工不仅很慢,而且对工艺的要求很高,想达到皮革的要求,在国内有一定难度。
  养殖场惨淡经营鳄鱼无奈成“演员”
    养殖场的初衷是以卖鳄鱼肉为主,按照当时国内每公斤100元的市场价格,还远不足收回养鳄成本。况且所养的都是三四岁的幼鳄,到繁殖年龄至少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而这些每一顿都要吃肉的家伙,一年要吃掉60多万元,长期这样,怎么养得起?工作人员发现,由于事前缺乏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他们的鳄鱼事业面临着能否继续的危机。
    正当他们愁眉不展的时候,来往于鳄鱼基地的游客却为他们带来了一个重现生机的灵感。鳄鱼基地所在的徐家河水库,原本就是广水市周边休闲旅游的一处景区,加之鳄鱼项目的进入,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而且大多数游客都是为了观赏鳄鱼才来的。
    工作人员认为,鳄鱼基地对外收取门票,是目前解决养鳄只投入不产出的惟一方法。1999年5月,他们开始在养鳄场正式收取门票。从5月份到10月份,就这么短短几个月当中,就卖了13万元的门票。
    性情凶残的鳄鱼是吸引游客的卖点。而且来鳄鱼基地的游客不仅有周边县市的,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省外。那么把鳄鱼基地“搬到”游客流量较大的城市,是不是可行呢?正当基地工作人员准备了解外地市场时,一些商人主动找到了他们:“把鳄鱼带到大中城市当演员,既有租金,又能解决部分鳄鱼的消费问题?”于是从2001年初开始,部分尼罗鳄开始在武汉、长沙、荆州、青岛、哈尔滨等城市当起“演员”。
    将鳄鱼租出用于表演,缓解了基地的暂时困难,但出租并没有解决鳄鱼养殖的根本问题。首先,尼罗鳄性情凶猛,在租出去演出过程中,如果管理疏忽大意,让鳄鱼逃出管理区,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由于鳄鱼的所有权属于基地,因此出现伤人事件,基地在法律上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很大责任。其次,租金是相对固定的,每年就那么多,不利于基地的规模发展,而有些老板还拖欠租金,这使得租金减少不说,还引起了一些其它麻烦。另外,有些老板护理不当,造成鳄鱼伤亡。就这样,这些尼罗鳄一条条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被看好的“洋鳄鱼”为何没带动产业
    饲养员明文元坦诚地说,他虽然是鳄鱼饲养员,但从没有经过相关培训,请他来的人说,鳄鱼这家伙好养得很,不易生病,有得吃就行。就这样,他这个没有一点技术、毫无鳄鱼养殖知识的人,在基地的工作就是给鳄鱼添加食料,从外地弄回来的鸡架、鸭架(下脚料)就是鳄鱼的主要食物。这些庞然大物虽然生性凶残,但喂养方面总算是容易过关。但是,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
    据介绍,南非位于南纬30多度,而广水则是北纬30多度,从地理位置上说一南一北,看似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南纬、北纬虽然气候相当,但季节恰好相反,动物虽然能够存活下来,但会影响性成熟,甚至还会出现性逆转。据相关资料表明,尼罗鳄8——9岁时性成熟,即到了发育年龄的鳄鱼就会开始产卵孵化,繁殖小鳄鱼了。养殖基地里这些膘肥体壮的鳄鱼,每条体重大约100多公斤,在广水养四年后,理应开始产卵孵化幼鳄了,但是直到2005年9月,才有鳄鱼产下10多枚蛋,这还是让所有人高兴坏了,可是80——90天的孵化期过后,却没有一枚蛋孵出小鳄鱼。第二年,又有20多枚蛋被产出来。明师傅搭建了温箱,采取人工孵化的办法,结果白白忙了几个月还是一场空。
    如今,养殖基地里就剩下1只尼罗鳄,为了吸引游客参观,工作人员只好从国内购买了10条小鳄鱼,以此勉强维持留守在基地的几名员工的工资。
    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壮心未酬,最终没能让尼罗鳄成为产业,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和惋惜,这带给我们的也将是沉重的思考。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鳄 鱼 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F 版:焦点特写】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