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养殖富农家
作者:唐天才
“猪儿圈中养,粪便入鱼塘,群鸭水面游,农户喜洋洋。”这是近日记者在曾都区东城生态养殖示范点看到的一幅喜人画面。 东城蒋家岗社区纪东兴是下岗工人,2000年他在23亩荒地上建起了养猪场,并承包了周边的5口鱼塘。在社区和东城畜牧服务中心的帮助下,纪东兴学习了配料和防疫方面的知识,现在已是养猪和养鱼方面的能手了。今年他又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优良品种“三元杂交”瘦肉型猪1500头,养猪规模大了,养鱼的产量也提高了。自从开始实行“鱼-猪”生态养殖后,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了。 文峰塔社区居民黄先然,经过十余年的艰辛探索,摸索出一套“鱼-鸭”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建立了生态立体养殖基地,实现“鸭群水面嬉戏,鸭粪水底喂鱼”的良性循环。1993年,黄先然承包堰塘46亩、荒坡30余亩发展养殖。在东城办事处及社区的帮助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的养殖场目前已建禽舍2236平方米,搭棚舍1300平方米,可以实现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成为东城养殖规模最大的生态立体养殖基地。走进他的养殖基地,只见一间间禽舍整齐划一,水面上一群群鸭子正欢快的觅食。今年,黄先然又投资近100万元购置齐全了鱼具等设备。 仅今年上半年,黄先然就实现养鸭3000余只,亩均产鱼量过500公斤,纯收入过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东城有500余农户开始了“鱼-鸭”立体的生态养殖模式,这给东城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黄先然因此荣获随州市“劳动模范”、“养殖状元”和“乡土拔尖人才”等称号,并多次走上讲台为鱼禽养殖户传经送宝。 据悉,东城近年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现资源从单一利用向多次利用、循环利用转变,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亮点。 记者走基层 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吴云安 吕鹏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