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变“一菇独秀”为“百菌齐放”
曾都食用菌产业双转型
  本报讯 通讯员林彬、李鸿昌报道:8月底,曾都区又一批20余吨干制巴西菇,经加工后,出口韩国、日本。该区食用菌出口“花名册”中又添“新丁”。
    近年来,该区积极推进食用菌“生产原料转换、产品结构转型”,变“一菇独秀”为“百菌齐放”,食用菌生产步入快速发展的新天地。目前,该区食用菌由原来单一的香菇品种,发展到木耳、巴西菇、杏孢菇、金针菇、双孢菇等20多个品种,年产食用菌2.4万吨,产值达12亿元。
    香菇生产消耗大量的栎木资源,由此引发的菌林矛盾十分突出。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区大力推广普及替代原料栽培技术,由消耗原木资源转向利用棉籽壳、稻草、秸秆等农作物废料。曾都区有耕地面积150多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近80万吨。农作物废料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既让森林休养生息,又使经济效益成倍提高。近几年,该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4.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由单一的香菇转向多品种结构,产品抗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增强。该区加大科研投入,携手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引进珍稀草腐菌类,成功引导农民发展巴西菇、双孢菇、金针菇、杏鲍菇等20多个珍稀品种,实现木腐菌向草腐菌转变,产品出口47个国家和地区。现在,菇农一年四季有菇种,月月有收入。
    该区安居镇农民利用稻草、牛粪等农业废料种植巴西菇,全镇发展巴西菇大棚2500余个,年创产值3500万元。该区以此引导全区草腐菌生产。如今,全区巴西菇发展到100多万平方米,白灵菇、双孢菇等30万袋。去年,全区草腐菌产量达2000余吨。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曾都食用菌产业双转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