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革学习方式 彰显办学特色
——随州市外国语学校教学改革初探
当前中学教育有两个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厌学问题,二是后劲不足问题。究其原因,不是学校工作不尽心、不尽力,而是学校做的太多,包办的太多,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学生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机器”,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一个个鲜活的主体。我们目前的教育,缺的不是题目,缺的是思维;缺的不是有潜力的学生,缺的是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老师!因此,中学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教学改革,走出一条轻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打造快乐校园。随州市外国语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成效显著。 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厌学?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老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则好像是在听书、看戏,一直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围绕老师转,效率很低;二是由于课堂上,老师由上课讲到下课,把大量的作业压到课外,挤占了学生课外的活动时间,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成了做作业的机器。形成了“课内松松垮垮、课外加班加点”的反常现象,学生怨声载道,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发展成为厌学。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随州市外国语学校是这样做的: ——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成功教育+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成功教育”就是对学生以赏识、鼓励为主,引领学生通过努力逐步取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先学后教”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先紧张地自学,对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学生间先进行讨论,互相更正,老师再进行评讲。“当堂训练”就是对所学的内容当堂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反馈。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紧张、高效地学习,尽量不把作业留给课外,既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又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他们认为:教学理念是一个教师的灵魂,如果理念跟不上,再好的教学模式也不会得到他从心底的认可,更不会转化为他在教学中的自觉行为。因此,自始至终,该校都把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放在首位。事实表明,该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其收获也是巨大的,因为这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打牢了根基。对此,教育局及教研室的领导给予了该校极大的帮助和充分的肯定,学校的老师更是直接的受益者,在本学期的教学竞赛中,该校教师捷报频传:英语教师邵露露获说课市一等奖、省一等奖,政治教师杨红梅获优质课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历史教师王金丹获优质课市一等奖,语文教师刘考申获说课省一等奖,先后有蒯涛、曾凡黎、杨红梅等多名老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均受到了好评。 ——实行“小组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按学生的成绩、兴趣、性格把全班分成9个平行小组,平时的学习、活动、考核等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周一汇总,对学生“评星”,对小组“挂旗”,结果一律在教室外公布。这样最大的好处在于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中互相帮助,较好的学生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对自己是个提高,对其他同学也是个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四清”教学管理模式。“堂堂清”指当堂的内容当堂消化,当堂结账,以“当堂训练检测”的形式落实;“日日清”指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结账,在晚自习的时间落实。“周周清”指每星期学习的内容在周末以周检测等形式进行结账。“月月清”指对本月所学的知识以月检测的形式进行结账。对不能按时“清”的学生老师要跟踪加强辅导,直到“清”为止。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多大的差异,为什么有的同学成绩好,而有的成绩差呢?主要是在于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今天有一个小问题搞不清,明天又有一个小问题,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成绩也就越来越差。而采取“四清”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对成绩中下等生,效果更是明显。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拓学生文化视野,凸显英语教学特色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促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个性形成、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举止文明、品德高尚、朝气蓬勃、富有强烈的竞争和进取意识的活生生的人。鉴于此,学校围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习惯,做了一些工作:举行了以“扮靓外国语”为主题的校园标识语征集活动,内容涉及到校徽、就餐、卫生、用语等各个方面。以往,学校的标识语、警示语基本上是由学校确定,学生被动地去遵守,学校再去进行检查,现在该校标识语则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由学生自己去设计、自己去践行。学生们踊跃参加,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垃圾箱上的“请近距离投篮”、餐厅的“食不言、饭不语”、楼道上的“俯身捡起一张纸,文明习惯已养成”、洗手间里“关注‘生命之源’、关注‘点点滴滴’”等一条条标识语显示出他们对学校的热爱和一颗颗纯洁的心灵,更重要的是,这个活动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教育过程。学校把征集上来的好的标识语悬挂在学校显眼的位置,并署上创意者的姓名,让学生既受到了教育,更有了一种成就感;开学之初,该校积极开展“12315,文明伴我行”活动,“1”指“一米之内无杂物”,“2”指“二人以上列队行”,“3”指“三米开外打招呼”,“1”(取“10”的第一个数字“1”)指“十米以内不扰人”,“5”指“五日之间常自省”,从而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寓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且琅琅上口,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好身体,培养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生活,学校除了每天上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外,更有每天下午的“阳光体育锻炼30分”,这个时间是学生每天最快乐的时候,也是学校最热闹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活动,有的打球、有的跑步、有的跳绳、有的弹琴……整个校园成了一个沸腾的海洋;为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勤读书、勤查资料的好习惯,学校仿照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举行自己的校园《文化论坛》,一周一次,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体育等,每次的主讲人都要求自制课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此项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形成该校英语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在教师的配备,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体现。如聘请外教,每周每班开设英语口语课;在各个年级及全校开展“希望英语擂台赛”,各年级一周产生一个周冠军,一月产生一个月冠军,一学期产生一个学期冠军,一学年产生一个总冠军,总冠军有望进入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参加“希望英语全国总决赛”。将各冠军的照片及感言上墙表彰。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学生们踊跃参加,学英语成为了他们的乐趣,得冠军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遵循语言学规律,强化无意识记忆和反复记忆,创造性地设制“英语日历”,就是把各年级的主要的语言点制成日历,挂在学生每天的必经之路——楼梯口,这样,学生上楼时看一遍,下楼时读一遍,无意之间,语言点就熟记于心了;举行“天天英语天天说”活动。学生每天进校门时说英语(每天一句不重复),出校门时说英语,校内打招呼说英语,课间操、眼保健操做罢全校一起大声说英语,让英语逐渐成为学校的日常交际语,让李阳的“疯狂英语”在外国语学校真正的“疯狂”起来。效果也很明显,在全国英语能力知识竞赛中,该校有7名同学勇夺全国一等奖,参加省首届英语演讲大赛,取得3个一等奖和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教学改革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学生的负担轻了,生活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心情舒畅了,积极性也就自然调动起来了,学生由被动地“要他学”变为主动地“我要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上积极进取,学习上你追我赶,生活上互相关心,博学浓风充溢着整个校园,和谐氛围流淌在师生心间,构建出一个快乐的校园,勾画出一幅丰收的画面:今年中考,570分以上全区10人,该校就有3人(其中王梦迪以574分夺得总分全区第二,文化课第一),重点线上线率达56%,升学率达100%,总分及各科人均分均处于全市第一,且遥遥领先;7名同学被华师一附中录取,占全市的三分之一;2名同学获化学知识竞赛全国一等奖(全市仅7人);3名同学获物理应用知识竞赛全国一等奖 (全市仅11人),3名同学获省生物竞赛一等奖……获奖级别之高,人数之众,居全市之首。 郭远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