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谋生”到“扩张”
——湖北航天双龙快速发展“三部曲”探访
作者:许享红
本报记者 许享红 9月22日,湖北航天双龙专用汽车公司传来消息,今年前8个月获得“大丰收”,产销汽车3000多辆,产量、销售、税金均是去年全年的1.5倍。双龙公司在不断解放思想快速发展过程中,谱写了动人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从“谋生”到“壮大” 1997年,双龙公司老总“只想办个企业,为一起下岗的工友挣口饭”,非常朴素的“谋生”意识。2000年“湖北双龙专用汽车公司”诞生,是全省汽车行业首家民营企业。 双龙在品种和质量上下功夫,到2003年罐式车产量达到全国第一,成了一汽、二汽、济南重汽、北汽福田等企业的战略伙伴,在全国专用车行业脱颖而出。 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技术竞争。双龙5年高薪招来尖端人才20多名,双龙研制的车种达到200多种,其中治沙植草喷播车等8种是全国独创,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三高”特点。 借智发展,双龙迅速壮大,到2006年资产达1.1亿元,是2000年的55倍。 从家族式企业到规范化的现代企业,从租赁厂房到自建厂房,厂区从2万平方米到10万平方米,从“谋生”到“壮大”。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司长说:湖北双龙是全国改装车行业的“小巨人”。 第二部曲:从“鸡头”到“凤尾” “小巨人”双龙日益壮大,就业、税收等社会贡献逐年递增。但董事长王焕义说:具备底盘研发资质,才是汽车企业发展的王牌。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是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企业之一,拥有固定资产100多亿元,具备汽车底盘生产能力。市领导鼓励双龙与三江合作,做强做大。 有人质疑:“将自己的企业拱手交给别人吗?”但双龙公司决策者毅然决定:同意归并。2006年9月双龙并入三江,“湖北航天双龙专用汽车公司”成立。拥有亿元资产的董事长王焕义,变成“高级打工仔”总经理。 三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双龙灵活的机制和市场,实现了强强联合。发展才是硬道理,2007年航天双龙产销量、税收、利润大幅增长,资产“膨胀”到2.4亿元。 王焕义说:“要破除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陈旧观念。实践证明,攀高结贵,这步棋走得很好。” 第三部曲:从“发展”到“扩张” 2007年航天双龙公司决定,在中国一汽“大门口”建分公司。今年6月,占地120亩的“长春双龙专用汽车公司”正式投产,年产高端专用车能力为1500辆,规模是航天双龙的一半。 长春双龙公司执行董事长王焕禹说,东北老工业基地地缘优势十分突出,但专用汽车生产能力弱,如将东北的订单拿到随州做,成本高得多,市场不易扩展。企业向长春扩张,既与中国一汽巩固战略伙伴关系,又促进中国专汽之都向外扩张。在“中国一汽”与“中国专汽之都”两块金字招牌下,双龙品牌进一步壮大。 长春双龙公司定位于高精新特产品,投产3个月来,已产销高端汽车500多辆,销售收入1.5亿元。 据航天双龙公司董事长王荣楠介绍,双龙计划到2010年年产专用汽车6000辆、销售收入25亿元,创造全国一流的改装车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