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航天员“回家”
作者:黎云李宣良周敬波
  新华社记者 黎云 李宣良 周敬波
    草原的秋天,最美的时候就是傍晚。神舟七号,就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家。
    在实现中国人第一次出舱活动等一系列重大突破之后,神舟七号任务剩下了最后一个关键环节:返回地球。
    9月28日下午,气象台传来了气象预报,主着陆场天气晴间多云,能见度在10公里以上,符合飞船回收条件。
    时间接近17时,希拉木伦寺庙旁的野外临时停机坪上,6架搜救直升机的机桨缓慢地开始转动,轰鸣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
    直升机悬停在理论落点的几个角上。
    “目视返回舱。”机组人员向后舱报告。所有的人都猛一提神,几个脑袋同时向窗外边望去。
    同一时间,机载的搜救设备也收到了由返回舱发来的信号,信号源的经纬度被迅速标绘出来。在直升机的电子地图上,目标方位形成一个小红点。
    就在空中人员争相望着窗外时,地面人员也目视发现了目标。待命的车队中,早有眼尖者发现了天边的小黑点,高声喊了起来。
    大约只有两三分钟,直升机已经到达了飞船着陆点。向窗外望去,返回舱横卧在草原上。迎着返回舱信号灯刺眼的闪光,直升机开始逐次降落。
    跳下直升机,就闻到了飞船的味道。淡淡的,好像烧焦的玉米,飞船上的青烟还未完全散去。
    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对返回舱的外观“体检”等工作全部完成,医监医保人员已经等待在旁边。
    一名技术人员在向指挥部请示,经过他的检查,飞船外观和电路都没有问题,建议可以开舱了。
    舱门打开,接下来的时间是属于医监医保人员的。按照规范,航天员必须由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舱内进行身体检查确认后,才能出舱。
    询问和观察判断持续了40多分钟,这段时间,航天员还需要在舱里做一些适应地球重力的调整。
    终于,在做出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监医保人员向指挥长报告:“航天员健康状况良好,建议主动出舱!”
    现场有人带头鼓了几下掌,但更多的人还是屏住了呼吸,等待着3位天外归客。
    大约5分钟后,翟志刚带着笑容,身着乳白色航天服出现在舱口。从他入选神五乘组开始,翟志刚的笑容总是那么充满阳光。
    笑容的感染力是无穷的,翟志刚一笑,全场的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热烈地鼓起掌来。
    刘伯明也出来了,最后出来的是景海鹏。
    简短的现场媒体采访后,三名航天员被抬起,向医疗飞机走去。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航天员“回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