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单个农户做不了的事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143个
本报讯 记者陈晓林报道:“我去年加入新丰隆养蜂专业合作社后,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也不愁销了。去年的收入是往年的2倍。今年我又扩大了规模,多养了50箱蜂。”曾都区环潭镇蜂农任永木说。目前,新丰隆养蜂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98人,社员人数占全市养蜂总户数近一半,社员年增收200多万元。 新丰隆养蜂合作社是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代表。昨日,记者从市经管局、农合办获悉,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143个,比上年底增加了60个;社员达到14086户,比去年底增加5230户;入社社员收入增幅高于同类型农户增幅20%以上。这些合作社中,以技术服务为主的占36%,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占60%,以加工服务为主的占4%。 “合作社将分散状态的农民组织起来,用现实可靠的载体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有效缓解了买难、卖难和获取技术难等问题,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经管局局长邹家明说。目前,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拥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如二月风葛根专业合作社(曾都区洪山镇)的葛根基地和葛粉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俊华养猪专业合作社(广水市郝店镇)注册了“广水三元”牌商标,养殖小区通过了国家无公害产地认证,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这些合作社由于采用无公害、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产品成本更低、销路更好、售价更高,社员得实惠更多。 近三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奖励措施,全市农民合作社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如今,农民合作社承担起“单个农户做不了的事”,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也加快了“走向田间地头”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