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我国车市1.0L至1.6L轿车市场占有率达55.92%,相比同期提高了3.61%,已成为目前车市名副其实的“黄金排量”。
有些人分析说小排量在中国难以热销,是因为中国人喜大厌小,好面子,消费不理智。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也要辩证来看。中国人偏好三厢车有自己的国情在里面,我们通常是一家人一辆车,扶老携幼同行,不像很多发达国家,司机加乘客就一个人。而且,21世纪初,中国车市的黄金排量是2.0升,到2008已经变为了1.6升,当下,很多两厢车现在奔驰在大家小巷。这至少说明,中国的车市大趋势还是在走向理性。
反过来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国内车市,小排量区间缺少高性价比、高竞争力的车型?
由于产品利润过低,丰田、大众等国际品牌不会花大力气在中国开拓微小排量汽车市场,这是很正常的。在韩国,生产和销量位居第一的是通用大宇生产的微型车MATIZ;近几年日本每卖出3辆新车,就有一辆是0.66升小排量汽车,也都是日企生产的。与他们类似,在中国,小排量市场是自主品牌的天下,所不同的是,中国制造的小车并没有赢得中国人的信赖。小毛病多、做工粗糙、安全性不佳,安全都不能完全保证,难道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啊。
从中国造出第一辆汽车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时间。而国际很多知名汽车品牌动辄就有几百年的历史。实力都来源于各方面的积淀,所以要求中国企业一夜之间造出人人满意的小车是太苛刻了,但至少是可以不断进步的吧。十年前花10万只能买捷达、桑塔纳,现在同样的消费数额可以买的车数不胜数,它们在配置、舒适度等方面带给车主的享受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而小排量市场呢,人们还不曾发现惊喜。
小排量车再便宜也要三五万,人们买车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这款车只剩下排量小这一个优点,那人们还不如直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出了0.6升的甲壳虫,1.0升的奔驰,消费者一定也不会漠视。
小排量要热销,我们期待政策的更多倾斜,期待广大车主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更期待汽车厂家推出精品小排量。毕竟不管大车小车,有足够的价值,才会有足够的市场。 (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