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余义明与编钟的不解之缘
作者:日前对他进行了专访。

  曾侯乙编钟是随州的骄傲,编钟出土已整整30年了。编钟从当初发现到现在誉满全球,作为编钟出土的见证人之一、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随县文化馆摄影干部余义明,与编钟有着长达30年的不解之缘。他究竟与编钟有着怎样的情缘?记者日前对他进行了专访。
    余义明的工作室很简陋,一个书桌和几个影像资料柜。我们在他拍摄的厚厚资料集中,看到了当时编钟从曾侯乙墓出土到现在的较完整轨迹。照片从黑白到彩色,记录了时代的发展。
    说到编钟,余义明兴奋起来,翻着相册给我们讲开了(下右图)。
    作为当时考古发掘摄制组的 “编外组员”,余义明在现场亲身感受到了编钟出土时的那种震撼。197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随县城郊擂鼓墩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墓。其中曾侯乙编钟最完美,全套65件,总重3500公斤。曾侯乙墓编钟以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乐律铭文之珍贵,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编钟出土的那半年里,余义明一直守在挖掘现场,生怕错过一件文物。凭着这种敬业精神,他拍下了一张张极具历史意义的珍贵照片。
    编钟出土后,余义明仍不遗余力地关注着它。在一本余义明发表的文章资料集里,记者找到了许多关于曾侯乙墓编钟出土后的一些资料:1978年9月3日《光明日报》第一次整版向外界报道曾侯乙墓编钟 (下左图)。1978年8月1日建军节,这是曾侯乙墓编钟的第一场、也是惟一一场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驻随炮师某部礼堂举行,音乐会持续两个小时,许多人感动得泪水涟涟。1987年4月在《中国市容报》上,刊登了余义明的文章《声震中外的古乐之乡——随州》。
    三十年来,余义明对编钟的关注一直没有停止。在随州博物馆里,余义明端着相机全神贯注地拍下每一张照片(上图)。编钟的风采神韵,被余义明用镜头记录在时间长河中。本报记者杨闻名摄影报道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余义明与编钟的不解之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