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城村里建猪场
作者:走基层
落户于广水市李店乡麻城村的万头猪场项目于10月25日破土动工。“该项目占地150余亩,猪舍经科学设计,冬暖夏凉,干净卫生,采用现代饲养设备,猪仔自己咬住龙头即可喝水、进食,一改传统的喂养模式。猪场规模运营以后可安排40余人就业,月均出栏生猪近800头,年出栏生猪近万头,能带动全村百姓致富。”10月29日,正在猪场建设工地忙碌的该村支部书记左孝鸿兴奋地说。 由于耕地面积少、坡地多、农田收入低,麻城村7组31户村民至今只有5户盖上了新楼房,其余的仍然住着上世纪建造的泥瓦房。该村村民守着仅有的百余亩耕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将近百亩的山场资源没有有效利用。今年上半年,该乡经过多方努力,引进了在京创业的广水籍老板潘建英在该村投资建万头养猪场。 猪场除将闲置的山场利用起来外,又从农民手里租了近50亩土地。养猪场除每年按每亩补偿被租地农民250元外,还根据村民的特长,安排饲养员、保洁员、安全员等就业岗位。该村村民李玉洲算了一笔账:“由于这里的土壤贫瘠,地里庄稼收成不好,多数农户不愿种田,很多田地处于闲置状态,租给猪场后,不仅每亩能从企业那里获得补偿,还能在猪场里当上工人,每年要增收近6000元。”说到这里,李玉洲高兴得合不拢嘴。据猪场老板说,饲养员、保洁员的前期培训工作已经开始了,等猪仔一进圈,整个猪场就能正式投入运行。该土地流转合同约定期限为50年,这样不仅解除了当地农民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土地资源。 “在我们乡像这样的土地流转现象很多,土地流转过程中,乡党委、政府积极把好关,坚持依法、村民自愿的原则,做到既充分挖掘土地的经济效益,激活土地的市场价值,积极维护农民的利益,又能让承包人从中受益。”李店乡党委书记、乡长周峰说。本报记者 宋俊超 通讯员 陈磊 记者走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