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杏谷里看“内需”
——洛阳古银杏群落旅游消费观察
作者:刘永国
一 银杏谷的深秋,游人爆满。 11月15日,双休的第一天。从上午9点开始,来自随州、武汉方向的中巴、小巴、轿车便牵着线下高速,进镇进山。 从胡家河到周氏祠,十里银杏谷,树树尽披黄金甲,村村飘出欢笑声。意趣盎然的游人,不仅走大道看大景,还有一支支、一群群,走进了一条条遍布银杏、板栗、红枫的小山冲,在天然状态的风景中,享受野趣,放松身心。 据奔忙在十里景区的洛阳镇委书记、镇长黄智勇评估,周六、周日两天,银杏谷游客每天高达三千人,其中大部分是武汉人。 当地老百姓见到一辆辆“鄂A”泊满村头,高兴得眉飞色舞:市区镇三级抓旅游开发,说是给武汉人准备“后花园”,现在刚有个轮廓,他们就真的来了! 从消费的角度观察,准备好了景,但还没准备好足够的吃、喝、住及消闲、娱乐,客人的钱还有花不出去的抱怨。 二 黄的银杏红的枫,秋风点染,秋韵如诗。银杏谷美,银杏谷的农家饭庄也美。金灿灿的银杏树下,白墙红瓦,缕缕炊烟,暖融融的秋风中飘荡着农家饭菜的芬芳。 中午前后,从胡家河到周氏祠,十里银杏谷40多家农家饭庄出现了同一景象——这景象叫人高兴,叫人着急:房舍里桌桌客满,房舍外还有一群群客人在等候。他们在等候用餐,也是在等候消费。 胡家河、周氏祠的村干部着急,镇上的干部也着急:客人来银杏谷,一是休闲观光,二是旅游消费。没看头,客人会不高兴;钱没法花,客人也不会高兴啊! 周氏祠的“银杏山庄”,有6桌客人的接待能力。周六中午接待了8桌。当第一批6桌上菜开饭时,还有2桌客人候着。同时,场院里还呆着40多名自带“干粮”的武汉游客,他们希望有桌摆放“干粮”,有凳稍事休息。 银杏山庄的店主孙本明热情憨厚,紧急向邻居借桌借凳,让40多名武汉客人在场院落坐。这些游客七嘴八舌地提了很多好建议,一位被称作“轮子”的年轻人说:这地方美极了,我们还会吆喝更多的人来,可就是人多了没处吃饭,带的钱花不出去。 周六、周日的银杏谷,农家饭庄处处客满,自带“干粮”的午餐随处可见。显然,这里的接待能力还有差距,而差距就是发展空间。 三 银杏谷,美丽之谷,魅力之谷。旅游开发之前,曾经担心过客源,担心过“武汉人真认这个后花园吗”? 筹划旅游对象,这是第一筹划;筹划旅游消费,权且算作第二筹划。目前,第一筹划不能说已完全解决,只能说武汉已派出 “先头部队”,甚至是“侦察部队”,武汉游客大部队的出动还将与我们的第二筹划相关。 第一筹划的重点是旅游景点。第二筹划的重点是为游客服务的旅游消费。 在胡家河东面的一条小山冲里,武汉市“快乐中年”网的20多名网友,为银杏谷的美景、野趣陶醉,女网友“喜山乐水”说,我去年随别人一起来,今年带了网友来。这里玩得高兴,还希望能吃得有特色,买点山货,听点山歌。 在周氏祠“银杏山庄”,武汉游客“轮子”还说到住宿、环保、篝火晚会等一应旅游文化消费需求。 说到篝火晚会,两批武汉游客一拍即合。他们是湖北电视台组织的14对新婚青年及亲友团,他们来银杏参加“千年银杏·百年好合”户外婚礼;二是“走进金秋自驾行”的40多名驴友。这100多号人向往着银杏谷的篝火与歌舞。听到这需求信息,在场的镇宣传委员董仕菊立马开始组织联络。是夜,银杏谷的篝火照亮了数百人笑脸。一堆篝火“拴”住了100多名武汉游客。 “朋友来了有好酒”。有美景、有旅游项目、有便捷的交通,还得有惬意的餐饮、舒适的住宿、山味的文化娱乐,游客才来得了,留得住,形成旅游消费。 有人评估,一人一天的食宿以100元计,游人以3000人计,一天的消费就是30万元。如果明春一天达到10000人呢? 武汉旅游的“先头部队”表示,随州已进入武汉周边200公里圈,双休天上随州休闲,已列入市民的选择,从汉十高速到银杏谷不到两小时,“大部队”或许真的就在后面。银杏谷要坚定信心,加快速度,完善设施,用优美的景观迎客,用优良的服务留客,迅速形成新的消费潮。本报记者 刘永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