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 祥 寺 畅 想
——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构想与实践
作者:刘永国
编者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市正在逐步推进。 曾都区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是市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示范性的“点”。吉祥寺村的变化、发展,已受到市内外关注。 11月27日,市委二届七次会议通过了《随南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实施方案》,我市新农村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吉祥寺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点”,其成功作法,将为“面”提供示范。本报推出《走进吉祥寺》的系列报道,打算从构想(规划)、产业、群众活力、各界援手、民主管理、社会影响等方面介绍吉祥寺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经验,以资借鉴。 12月15日的曾都区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温暖的阳光里,到处是鞭炮声。喜庆的气氛中,公路边“吉祥超市”开业,小区里数十户村民乔迁新居。 小区坐西朝东第一户的男主人叫谈文昌,他的新居是3间两层,二层住人,一层办农家乐餐馆,当日中午已接待客人8桌。谈文昌说,他的旧居在山里面,有利种香菇,现在在村里统一规划的“新农村”里有了房子,办起餐馆,赚钱的路子就更宽了。 鞭炮声连绵起伏,和谈文昌一样获得吉祥寺新农村小区第一批住房的,一共有84户。谈文昌说,已有四五十户正在陆续搬家。 12月9日,中国随州(曾都)首届香菇节在吉祥寺村举办,海内外来宾面对“新貌新容新楼房,香菇产业大市场”,赞不绝口。 各方称赞概括起来,归结为一句话: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新农村。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农村?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蓝图? 2007年4月5日,市委书记马清明走进了吉祥寺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领导驻村抓点,普普通通的吉祥寺村迎来了时代的机遇。 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马清明和区、镇、村领导一起,提出了吉祥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期的10项工程,既有村民新居、养猪小区、食用菌基地的构想,也有道路硬化、电视覆盖、安全饮水、沼气推广的规划。 三里岗镇委书记陈德敏回忆,马书记主持议定10项工程后,请来了规划专家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勘查规划,逐项落实,他几乎每月都要来看一看,督促推进。去年干了一年,吉祥寺已有了新村新貌的梗概。今年正月初七,马清明第9次来到吉祥寺,和基层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商定了又一个10项工程,涉及食用菌的基地扩展、交易市场和科研中心建设,还涉及到村庄整治、养殖拓展、休闲开发、村级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建设。 第一个10项工程打基础,重在改善民生;第二个10项工程搞拓展,重在做大做强香菇产业和养殖产业。走访吉祥寺村民,人们对目前的满意度极高。村民周中华说,新农村建设,中央有指示、领导有蓝图、村民有干劲,幸福有保障。回顾两个10项工程,村民们说那是吉祥寺村“新农村”的畅想曲。 畅想曲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村党支部书记张德贵说,吉祥寺村农村建设两年,村里面貌大变: 香菇产业枝繁叶茂。全村639户人家,户户种香菇,人均2000袋,加上养殖和大田收入,今年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香菇大市场年吞吐量达到12000多吨,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南最大的香菇集散地”。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新村小区建设,已完成一期84户,楼式建筑、水电配套、沼气利用、道路硬化,既规范也人性化。边远山冲里的15户人家被裕国香菇公司接了出来,住进香菇市场提供的新房子,成年人变身公司员工。 新的发展正在酝酿。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食用菌基地还要扩大500亩;养殖基地已年循环出栏1万头生猪,要向两万头奋斗;苗木花卉基地正在筹建,田园旅游也正在申报。新的畅想正在敲击着一个个乐谱。 党支部书记叙述的是 “官方”的畅想,村民们也各有畅想。 谈文昌夫妇表示要把农家乐办成社会化服务的餐馆,包席也可以,来料加工也成。 周中华两口子盼望田园旅游快成规模,他们的农家乐,既能承接餐饮,也能接待住客。 裕国公司的总经理雷裕国则表示,香菇出口明年要超过2000万美元,要把生意做到欧美去。 听着这些畅想,你会感觉到吉祥寺的升华。本报记者 刘永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