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三妈”更是“亲妈”
安居镇村民金德清18年爱心抚侄的故事
18年来,曾都区安居镇的金德清用自己的善良,阐释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个孩子的“三妈” 18年前,军(化名)与妻子发生纠纷,不慎致其死亡。3个未成年的孩子,留给20出头的三弟保抚养。为照顾孩子,保开始了一次次相亲。 此时,善良的金德清,成为孩子的 “三妈”。新婚的她领着孩子到大嫂的娘家请求谅解。最终大哥得到“从轻判罚”。婚后,金德清一门心思扑在3个孩子身上,田里、家里的活儿,从不让公婆和丈夫多操心。 “三妈”做出痛苦决定 1995年,金德清怀孕了。丈夫和二老脸上堆满了笑容。可细心的“三妈”发现,3个孩子有些不对劲儿,老大和老二有时会偷偷的流泪。 考虑到家里的状况,更为了3个孩子健康的成长,金德清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把孩子打掉。丈夫一时接受不了,一个重重的拳头砸在她面前的桌上。 做完人流手术后,金德清忍不住哭了,丈夫保也哭了! “三妈”的一封血书 每当交学费和生活费时,金德清总是说,早准备好了,不担心。一转身两夫妻到处想法凑钱。心疼“三妈”的老大和老二考上高中后,主动要求去广东打工,金德清怎么都拦不住。心怀愧疚的她发誓一定要把老三培养成才。 天不从人愿。从小成绩不错的老三,初中时,染上网瘾。金德清多次劝说无效。情急之下,“三妈”写下一封血书:“三妈爱你,一直将你当亲生儿……没有文化,你将来只能成为一个无用的人……”“三妈”的血书终于感动了老三,他又成了个懂事的孩子。 “三妈”的幸福生活 2008年12月25日,41岁的金德清,身穿红色鸭绒袄,幸福的和“女儿”、“孙子”们,晒着冬日温煦的阳光。她家盖了一栋二层的楼房,每层四间房,她说给两个“儿子”准备的。如今大侄子艳和二侄女芬都成家生子,两个胖嘟嘟的孙子都近一岁。小“儿子”也在城里找到工作。 安居镇的干部介绍,汶川大地震时,金德清第一个来到镇民政局捐了200元。金德清说,等她有能力,就把那些孤寡老人接到家里来好好照顾。 见习记者祁鑫韧通讯员李家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