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亿 美 元 的 精 彩
——对我市外贸出口“逆势而上”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许享红
去年1至11月我市出口3.02亿美元,比2007年全年增1亿美元,是2000年的13倍;同比增长72.6%,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25.9个和53.3个百分点,占全省第7位。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随州为何能创下出口3亿美元的精彩?今年能否连创辉煌?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三足鼎立 共创出口佳绩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效益初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倍增,我市形成“三足鼎立”的出口新格局:专汽和手机等机电产品,食用菌等农副产品,服装和手套等轻工产品,打破了农产品“独大”的格局。 产业结构的日趋优化,促进了出口结构优化;企业开放意识增强,广交会、机博会各类会展,一呼百应——政府及其商务部门 “一声呼”,企业就“百家应”。如104届广交会随州14家企业参展,40多家观摩,均高于历届;拿回订单6000万美元,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值。 机电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至11月我市机电出口首次过亿达到1.2亿美元,首超农产品并成为随州出口商品 “第一大”。其中手机及零件出口3770万美元,波导手机实现在本地出口的新突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5400万美元(不含供货出口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3倍;集成微电子出口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5倍。 香菇节提前造势,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出口稳步上升,三友、神农公司去年诞生,裕国、吉阳等企业加快发展,标准化生产日趋规范,产品质量更加安全。11个月全市香菇出口8800万美元。 以联力、景康公司为龙头的纺织服装行业,11个月创汇6200万美元,是我市工业出口的主力。 金融寒潮 国际订货受挫 金融危机不断向企业蔓延,全国出口大幅回落。我市172家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中100家有出口,但都受到“危机”影响,6月份当月全市出口增幅128%,11月份当月增幅回落至23.8%。食用菌、机电、服装等主要创汇品种,都受到冲击。 纺织服装最先触到金融寒潮,欧美购买力锐减,履约率下降,随州联力、景康、力丰等企业外贸减少,风险加大。 其次是机电行业受挫,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贸易风险加大,齐星、波导、双龙等机电大户,外单比上半年大减。尤其是一些新客户,即便有订单也不敢做,部分专汽企业生产“吃不饱”。但我市汽车零部件出口欧美市场居多,由于汽车企业受重创,所以出口受影响最明显,如全力、楚威等企业,陷入“饥饿”状态。 湖北齐星去年出口1000万美元,今年计划增3倍创4000万美元,但实际出口3000万美元(含异地出口)。波导、双龙、大力等企业,出口虽比上年增加,但没完成预期目标。 理性应对 开拓出口天地 国务院出台了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系列政策措施。我市可以抢抓机遇,争取国家鼓励出口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外经贸促进资金等,优先扶持汽车及零部件及农产品企业;对优秀外向企业,予以多渠道信贷支持,保证流动资金充足;培育出口企业,“造船”出海,开通企业申报进出口权“绿色通道”,使企业转供货出口为自营出口,赢得开拓国际市场主动权;做好国际贸易人才储备培训;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化,规避贸易风险。 引进战略投资者,注重“招大引强”,与外来投资企业联姻,实现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共享。围绕汽车、电子、食品、服装等优势行业,壮大出口龙头。 加快调整国际市场,参加各类国际展销会、博览会,采取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巩固老市场,拓展新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减轻对欧美等局部市场的依赖,缓解金融危机“重灾区”购买力下降的影响。 据市商务局局长周峰介绍,预计今年全市出口3.2亿美元。欧美市场复苏需要时间,新兴市场亟待开发,我市将加大东欧、亚洲、非洲等市场开发,以求我市2009年出口继续“逆势而上”,连创辉煌,力争创汇3.6亿美元。本报记者 许享红 通讯员 罗 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