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是一种文化
鼠去牛来,又是一年春节到。 每逢春节,我总觉得平添了许多笑脸,许多温馨,甚至视野里的红色也比平常多了许多,显得炽烈、红火。 人们在忙碌,忙着采购,忙着收拾整理环境、居室,忙着美化、打扮…… 人们在奔波,在挤车,冬日的车箱里挥洒着回乡的热汗。据有关方面测算,大年三十前后,奔波在途中的旅客达2亿之多,大年三十前是往家里奔,往父母身边奔,往配偶和子女身边奔,往兄弟姐妹身边奔,往故乡的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奔;大年三十后是往外面奔,往远方奔,往实现自己抱负与理想的地方奔…… 人们在串门、在握手、在聚会,家人团聚、亲友聚会,情切切、意融融。聚会的话题有小有大,有微观、有宏观,有旧年的回顾与感慨,有新年的规划与企盼。这边厢,“明年的夏粮国家将提高收购价”的话题未尽;那边厢,“黑人总统进驻美国白宫”的话题又起…… 有人说要“淡化春节”。 “淡化”论者主张,春节之前不要腌制那么多腊货,家里也不一定要锅瓢碗盏做年饭——咱们到餐馆饭店吃年饭去。由此看来,即便主张“淡化”的人们,也还是主张要吃年饭,要聚会,不过是方式方法与省钱与否之间的区别了。说到底,即便要“淡化”,“淡”的也只是部分家庭的“自备”“自制”,而团圆、探亲访友、亲友聚会丝毫未见有“淡”的迹象。 吃喝宴饮是春节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春节的全部内容。挤车、打年货、写春联、打扫环境、亲友聚会,甚至女人美发和男人理发,都是春节的重要内容。这些丰富多彩的随着时代演进而调整充实的内容,往往忙得人疲惫不堪,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 为什么疲劳而快乐着?因为挤车是为了团聚、打年货是为了 “犒赏”自己和亲友,聚会是为了亲情、为了沟通,男人女人整理头发是为了美化生活。这一系列的忙碌其实是奔着春节的核心文化:追求和谐,向往美好,重亲情、重友谊、重拓展。 说到底,春节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缤纷包装的民族文化,一种脚踏实地、面向未来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坚韧不拔的开拓性。 拥抱春节,其实是拥抱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拥抱中华民族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