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寒冷的春节,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曾笼罩了大半个中国,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仍阴霾不散。这是一个温暖的春节,“过年”独有的传统文化氛围,不仅焐热了中国百姓的心,也给全世界带来暖意。
在北京前门全聚德烤鸭店,工作人员扮演的“财神”和“金童”“玉女”向顾客贺新春。
1
温暖:“和谐春节”为中国凝聚力量
今年春节,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地震灾区。临近春节,四川极重灾区汶川县龙溪乡龙溪村又重新热闹了起来。那“叽叽喳喳”的说笑声,是村里的孩子们回来了。5·12地震后,汶川的中小学生大多被安排到了全国各地免费异地复课读书。龙溪村50多个孩子分散到了广东、山西和四川宜宾等地,如今,他们带回了社会各界的浓浓关爱。为了让灾区群众过一个温暖的新春,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早早行动了起来。四川不仅全面完成了53万多户农村自建过渡安置房的保暖改造任务,还向地震灾区筹集发放了大量衣物,保证受灾群众每人至少有1床棉被、1套棉衣。
同感受到温暖的还有全国各地的困难群体。
有着4000多年悠久传统的春节文化,本身就是对“和谐”的生动诠释。在困难的日子里,它越发体现出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
曾预测中国牛年春节“黯淡”的西方媒体,也惊讶于中国人过年时所表现出的乐观。路透社以“中国人希望牛年牛气冲天”为题报道说,中国人周一庆祝了农历新年,希望牛年比灾难频繁的2008年运气更好些。美国《华尔街日报》则注意到,在北京西站候车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心态乐观。
2
节俭:以美德和智慧应对“经济寒冬”
“我想过坐火车回老家过年,但今年没考虑飞机,我是在下意识地省钱。”今年,胡朋最终选择和朋友开车从北京回老家银川过年,“我们三个朋友拼车一起走,合下来每人花费300多元,和一张火车票差不多,但比坐火车快了八九个小时。”
在“经济寒冬”之下,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省钱诀窍,“拼”就是其中一招。
年前,不少商家推出购物优惠促销,买得越多越便宜,“拼购”年货就火了起来。
“网”是另外一招。“淘宝网和艾瑞咨询公司联合发布数据称,超过六成的网民选择网上买年货,淘宝网的年货销售本周达到最高峰,平均每天销售百万件商品,每天年货交易额超过5000万元。
另辟蹊径的省钱新招还带来了意外收获。在天津南开区“阳光100”小区,业主们想出了“交换年货”的点子。小刘和老婆单位年前都发了肉类熟食作年货,肉太多吃不完怕坏了,水果牛奶却得花钱买。可是在社区QQ群里,他们找到了“换客”,一箱肉食换回来了一箱水果和牛奶。小刘说:“通过交换,大家不仅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年货,人和人之间还有个交流,加深了邻里感情。”
3
欢乐:“过年情结”成消费市场强劲支撑
西安的李先生原本打算今年的年夜饭全家在饭店吃,但没想,离除夕还有3天,打电话到各大饭店,就都没有座位了,最后不得不自己在家做。
今年春节消费不仅没有降温,反而更加火暴,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深层看,是中国人独有的“过年情结”成了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经济再紧张,也要吃年饭、买年货,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上海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市86家高星级宾馆中,今年销售年夜饭的宾馆同比增加了近四成。在近百家三星级以下的宾馆中,年夜饭的销售量占到其供应能力的85%以上,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口红现象”,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这样分析一些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下更加红火的经济学原理:一个女人富有时,不大在意口红,因为这是最简单、最便宜的化妆品;当她手头拮据时,买口红的钱还是有的,因此会更加注重涂口红。而一直不富有的女人,她依然喜欢买口红,因为买口红给她增加不了多少经济负担。因此,金融危机不可能冲击口红产业,这就是“口红现象”。
“口红现象”很有普遍性。经济不景气时,花上万元、几万元外出旅游的人少了,但外出聚餐的人不会少,因为他们花不起大钱,小钱还是花得起的。许多人生意少了,应酬少了,于是看电影、看戏剧的多了,文化消费就火起来了。还有,许多人现在不想买汽车、买房子,但买几件衣服的钱还是有的,于是相关产业就不会萧条。
4
信心:蓄势待发展现新的希望
春节消费市场的红火,不能忽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北京商务部门在年前启动的“家电下乡”活动受到京郊农民广泛关注。北京市郊区县13个试销指定店最近4天售出各种“家电下乡”产品超过百台,销售额达到15万元。
在“应对挑战、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加紧开工的大工程工地上,春节期间也持续着热火朝天的景象。青海省贵德县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上建设的最大水电站,大年初一,在大坝水垫堂施工作业面上,技术员韩鹏指挥着一台台大型装载车往作业面上运送混凝土。他说:“这个春节我和大伙都在工地上过,有1000多兄弟陪着,不孤单!”大年初三,春寒料峭,四川成灌铁路的施工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这条客运专线是“5·12”大地震后,铁道部与四川省签订的第一个灾后重建大型基建项目,目前已吸纳3000多名农民工就业。
这是一个繁忙的春节,从国家到百姓,无数人在争分夺秒地加紧准备,为应对未来的挑战积蓄能量。
年前,青海各乡镇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转岗培训班在寒冬中已陆续开课,包括电焊、烹饪等内容的切合农民工实际的培训班,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来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困境,返乡农民工的 “冬闲”变成了“培训忙”。
从人们忙碌而快乐的身影中,记者读出了一个目前受到全世界关注的关键词:信心。“心若在,梦就在”,2009年中国春节所体现的强大亲和力,折射出的是走出困境、迎来春天的葱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