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人勤春来早。从正月初四开始,随州火车站已是人流熙攘,众多农民工踏上了外出务工之路。1月30日(正月初五),记者在随州火车站对在等候L330次列车的农民工进行了采访。
回家:
一起吃年饭,比什么都好
在火车站临时候车棚的10号车位置,马向军站在队伍的最后边。他不停地给家人打着电话,电话中他嘱咐小儿子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和马向军一道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几位熟知的老乡。
5年前,家住曾都区万和镇的马向军,前往广州闯荡,后通过老乡介绍在一电子厂上班。随后几年,他的妻子也离开了家乡,来到这家工厂打工。
“这次回家在家里呆了10天,此前我已有20个月没有回家了!”马向军扳着指头算了算。受去年冰雪天气影响,他们夫妻俩被迫留在广州过春节。“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厂里加班!”马向军回忆说,他是厂里五车间工人,负责组装电子钟表。去年,厂里有大量订单,工人需加班加点,在流水线完成订单,整个春节,工厂都要求没有回家过年的员工们上班。当然工厂发给员工的加班费也比平时增加了许多。
今年就不同了,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车间里只留下一批有技术的工人或骨干。其他的员工有的主动跳槽,有的则被老板放假。本来去年都没回家过春节的马向军,在经济寒冬里,更渴望与家人团聚。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能回趟老家,还是舒服得多!”马向军抽了一口烟,很肯定地说:“只要一大家人能够在一起吃顿饭,比什么都好!”在马向军眼里,能回家看看父母,听儿子甜甜地叫声“爸爸”,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其实我很想在家乡干。”马向军说,在外打拼的几年时间里,起初两年,他都留在广州过年,每次看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孩子表演节目时,他都忍不住掉下眼泪,拼命给家里打电话。“无论外面怎样好,感觉都不如家里好!”但马向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留在家乡,不用再出去打工。
买票:
三人等一夜 只为两张票
春节前几天,刚好下了一场小雨,虽然雨不大,但明显感觉气温有所下降。走在大街上,刺骨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冻得两只耳朵都快掉了,脚趾头也都变得麻木了,家住曾都区南郊响水桥村的小汪真希望这样的天气早一点结束。
1月22日早上5点钟,小汪早早地起床了。走在路上,小汪还窃喜,这么早肯定能买到火车票。清早,随州城区的街道上只能偶尔看见一两个人。可离水西门火车票代售点还有500米距离时,小汪发现这里是黑压压的一片,队伍已经排得老长了。小汪心想,这样排下去,等排到了自己也不可能有车票,还是等晚上再来排队。
小汪回家后,把所见所闻向自己父母一说,他们一家人一合计,决定当晚去排队。22日晚8时许,小汪到四方大成处的代售点等候,他父母则在水西门处的代售点排队等候。冬日的气温降至0度以下,他们虽然穿着棉大衣,但感觉还是冷。漫长的冬夜一分一秒地过去,早上8点,代售点开始售票。小汪总算等“抢”到了两张站票。他连忙打电话把喜讯告诉父母,父母闻讯后,舒了一口气,高兴地从等待买票的队伍中走了出来。虽然他们也有抱怨,再看看后面排的长队,他们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外出:
旅途再辛苦 也觉无所谓
为应对居高不下的客流高峰,铁路部门也在不断增加运力,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开行临客。据铁路部门介绍,今年春节期间的客流高峰提前到来,从正月初四开始,火车站每天发送旅客达6000余人次,而这次客流高峰将持续到正月十一左右。其中L330次旅客列车从正月初四(1月29日)一直开行到正月二十五(2月19日),这意味着临客列车仍将在春运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临客的大部分乘客都是农民工。
“坐一趟临客其实很累?”今年第2次坐临客的小芳在候车棚里咬着牙说。去年小芳买到的是一张站票,今年小芳买到的又是一张站票。这趟车预留给随州的共13节车厢,本来只有1600多个座位的列车,至少载了2000多名旅客,而且都是奔赴广州东的农民工,这意味着一些乘客只能一直站到终点站。去年春节,小芳第一次坐这列车,上了车后小芳立刻傻了眼,车上几乎没有“立锥之地”。车厢中大人小孩挤在一块,过道上也是见缝就站人,甚至连洗漱台上也坐满了人。小芳被挤到两节车厢的接口处,尽管那里已经站着几个人,但相对车厢来说,这里空间还算比较大。小芳把行李堆了起来,然后坐在行李上。火车开动后,她似乎早已把乘坐临客所要面临的不便抛到了九霄云外。小芳掏出手机给家人拨了一个电话:“我上车了,明天就要到了。”温情的话语中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在寒冷的冬天里自己感到暖融融的。
“这么多人,我们能上车回到厂里就不错了。”小芳很满足地说。她前年高中毕业后去东莞打工,现在一家物业公司工作。“平时打工那么辛苦都挺过来了,坐趟车不就是站一夜吗,能把人怎么样?”
旅途辛苦对于即将出门或者已经出门的民工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最让一些民工心里着急的是今年的工作在哪里?曾都区尚市镇农民王刚去年底从广州失业回家后,始终心有不甘。他说:“要是在往年,春节回家都得请假,今年找工作的确有点难,可是我们再难也要出去,呆在家里也是不成的。”
奔驰的列车,载着满怀期盼的农民工,将高昂不屈的旋律带向四面八方。
怀着希望踏上外出务工之路。 ·徐军国摄·
售票点前排着长队。 ·徐军国摄·
本报记者 徐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