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通途
——曾都区通村公路拉动经济发展纪事
  “路好走了,农产品能顺顺溜溜拉出去卖,在家种菇不比在外打工差。”去年底,曾都区府河镇紫石铺村返乡农民工肖先明看到村里通了水泥公路,就在村路旁兴建了20个巴西菇大棚。这是该区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通村公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班车开到家门口
    淮河镇桐桥畈村唯一一条出山路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盘山土路,仅能走人,不能行车。村民卖粮食、买肥料都靠肩扛背驮进出。生产生活成本高,村民不堪其苦,纷纷外迁。修通公路,方便出行,是桐桥畈村几代人的梦想和期盼。
    2007年5月,淮河镇政府和区交通分局筹资100多万元,为该村修建8公里出山水泥路。路通财通。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该村养殖业、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不到一年村里的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就增加到70多辆。
    像桐桥畈村一样,该区广大农村迎来山乡巨变。截至去年底,全区通村水泥公路里程达2300公里,20个乡镇实现“村村通”。
    一条路一个产业带
    新街镇实现“村村通”后,镇上大片坡岗地成为投资热土。新欣农牧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心凤凰高效农业示范区”,发展水上养鸭、坡上养鸡、水中养鱼的立体养殖项目。目前,已有8个养殖项目落户该镇,总投资2亿多元,带动全镇万余农民从事养殖业,年人均增收600元。
    一条路就是一个产业带。全区围绕通村公路抓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形成尚市2万亩葡萄、3万亩油桃产业带,南郊、安居2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走廊,万店菜豌豆、唐县镇马铃薯板块,均川生猪基地、万和兰花园等精品农业基地,培育出太山葡萄、洪山葛根、洛阳银杏、尚市油桃、大洪山牌香菇、万和泡泡青、均川生猪等10大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
  千年银杏出深闺
    “发展旅游兴洛阳”,洛阳镇吆喝了多年的千年银杏资源因交通不便,车稀人少,“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年来,该镇多方筹资,先后硬化通村公路67公里。引进玉龙集团,启动了12公里的旅游公路扩建工程。通村公路将九口堰纪念馆、胡氏祠和白果园等10余处景点一线串珠。随后,我市连续举办两届银杏节,千年银杏谷景区名气骤增。据统计,该镇年接待游客10余万,农民在路边发展 “农家乐”30多家,农家特色饭菜为他们带来滚滚财源。
    该区通村公路触角不断向奇山秀水延伸,尚市桃花、万和兰花、洛阳银杏、三里岗香菇等生态旅游渐渐升温,武汉、襄樊等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区共接待游客128万人,旅游经济收入达到4.5亿元。通讯员 李鸿昌 宋晶华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通途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曾都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