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取消文理分科”
作者:肖春飞潘旭
2月6日,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焦点话题,更是引起强烈反响。 为什么要取消文理分科?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翁新楚如是表示,由于施行文理分科,我国多年来没有培养出真正的“大家”。在不久前闭幕的上海“两会”上,他递交了题为《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取消中学文理分科教学的建议》的提案。翁新楚表示,由于基础教育受高考指挥棒的约束,大多数中学生学习科目的范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主要还是根据高考的科目而定。 上海市人大代表、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钱秋萍也指出,目前的高中学习不仅不能顾及文理兼容,就算是选文科的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除了选定的加一科目外,其他人文学科基本放弃,理科也是如此。学生普遍出现偏科现象,知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取消文理分科是否加重学生负担? 翁新楚在其提案中,对取消文理分科之后的高考设计进行了具体建议:充分发挥高考的指挥棒和调控作用,改革考试科目结构和考试模式。这样选拔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大,可塑性强,并且个人专长也有所体现。 对此,学生家长更多的是一种担心:需要考试的课程增加了,学生负担会不会增加? 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不否认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他说:在现行高考制度下,文理不分科,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更多的学生被繁重的学业压得抬不起头来。 上海市人大代表、大同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杨捷认为,“取消文理分科这一构想非常合理”,但是如果在操作上没有相应的举措跟进时,势必加重学生负担。 “取消文理分科”需要什么样的改革配套? 取消文理分科有哪些可行性呢?专家认为:必须为“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配套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升学制度改革。 熊丙奇建议说,首先,中学应建立必修加选修的课程体系,这对中学提出的要求是更广泛开设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其次,应改革现在的高考学科考试为学业水平测试,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并使考试成绩能更具通用性;再次,高校按专业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也面临新的调整,这几年一些高校推出按学院平台、专业大类招生的招生政策,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他认为,对于我国教育来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建立多元录取体系,实行自主招生。对应这样的制度,方可谈及中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问题。如果由于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改变学生评价体系,那么,文理不分科虽很必要,但却不可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正应该努力为文理不分科的“可行”创造条件。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