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农村改厕刻不容缓——曾都区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作调查报告
  白净的瓷砖、光洁的大便器、通畅的下水管道……10日,记者在新街镇采访时看到,现代化的卫生厕所已不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该镇凤凰村90%以上的农户都兴建了卫生厕所。农村改厕是综合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卫生环境,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就全曾都区而言,凤凰村的情况只是少数,目前曾都区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仅为20%,全区尚有20余万农民仍然在使用传统的“露天粪坑”。
  
  改厕现状 不容乐观
    11日,记者到曾都区生态能源局就曾都区农村改厕情况进行了采访,据了解,自2005年12月9日起,曾都区生态能源局就加挂了“曾都区改厕办公室”的牌子,自此曾都区农村改厕工作职能由区爱卫会划给了生态能源局。
    牌子虽然挂起来了,可是工作的开展却是难度不小。截至目前,曾都区农村总农户为29.17万户,农村改厕率仅为20%,也就是说尚有近24万农民使用的厕所是最原始的老式粪坑无遮无拦或仅有个破篷子,蝇蛆成群,臭气冲天,极易污染水体及周围环境,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据有关专家调查,在农村,有80%的传染病是由于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而与粪便有关的疾病就有30多种。
    尽管农村改厕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为何进展却如此缓慢?曾都区生态能源局局长刘军堂分析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农民卫生保健意识较差,对改厕的积极性不高,受旧的卫生习俗影响,大部分农民认为,厕所本来就是个脏地方,用不着在厕所上费力气、花本钱。他们对卫生保健知识、疾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也了解甚少,觉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因而对改水改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
    其次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农村大部分农民生活水平还处于温饱阶段,经济不宽裕,政府对此项工作的资金投入也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改水改厕的进程。一位姓黄的农民不以为然的告诉记者:“不划算,我们祖祖辈辈都用这个粪坑,一样过了这么多年,虽然政府有补贴,但是我们自己还得花1000多块,修个粪坑,又图个啥子?”
  
  农村改厕 势在必行
    在新街镇凤凰村,记者亲眼目睹了厕所革命给村庄带来的耳目一新的变化,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卫生厕所。改厕又带动了一系列的生态卫生项目,厨房里都用上了沼气;农家庭院干干净净,看不到苍蝇,闻不到臭味;农民养成了卫生习惯,毛巾、牙刷整齐干净。据村民们说,如今村里肠道传染病少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村民邓春采告诉记者,村里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改造厕所每家每户一般只用出个五六百块钱,最多的也只花了1000块出头。
    同样在何店镇浪河村,村民也享受着农村改厕带来的幸福生活。在浪河村7组村民王阳村的家中,他跟记者聊了起来,老式粪坑的种种不便他至今难以忘怀,“以前我们用的哪能叫厕所啊,说白了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中间横着个木板,四周围个土砖墙,顶上盖点茅草。冬天冻的要死,到夏天一进去,蚊子苍蝇满天飞。不光是不卫生,还不安全,喝点酒去上厕所,摇摇晃晃的真是吓死人。据说有的人上厕所时就掉下去过,差点丢了性命。”
    在曾都区还有24万农民在使用着这种老式粪坑,在很多乡村,这种老式粪坑随意建在池塘边,粪便没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在后面的池塘里,污染了水源,孳生了蚊蝇,传播了疾病。还有些农户的厕所紧挨着厨房,餐桌上苍蝇就乱飞,农民患各种肠道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
    “农村改厕决不仅仅是个厕所问题!”曾都区生态能源局局长刘军堂说道。但厕所革命要成功,首先要从观念上认识改厕的意义和综合效益。
    首先,改厕带来的是卫生效益。改厕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降低发病率,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在改厕的农村,农民们不仅享受到了卫生的环境,而且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有了明显的降低。
    其次,改厕还带来诸多经济效益。农村改厕能够实现人畜粪便和生产生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改变农村卫生面貌的同时,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防止砍伐森林,保护生态环境。
    改厕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文明素质。农村卫生状况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儿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喝卫生水,上卫生厕所,居住卫生环境”,将成为新世纪农民的时尚追求。
  
  关注改厕 加快进程
  改厕作为对农村传统习俗的一场革命,它的艰巨性是不能忽视的。据了解,对于不是特别贫困的农民家庭,修建一个卫生厕所并不困难,而且节约的能源在一年左右就能换回修厕成本。但是让祖祖辈辈习惯了 “露天粪坑”的农民花上千元来整治他们眼中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其难度自是可想而知。
    曾都区农村卫生厕所改革的目标是在2010年普及率达到30%,随南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达到60%,就目前进展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不加紧抓好这项工作,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了。”刘军堂不无担忧的说。
    刘军堂认为,首先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改变农民落后观念。围绕农村改厕的4个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卫生效益),通过各种宣传形式,促使农民能够彻底改变旧观念、旧习惯,激发农民参与改厕的热情。
    各级政府也应加强对农村改厕的领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各方,督促检查,解决好农村改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改厕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
    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自觉改厕。比如免费向农民提供卫生厕所技术资料;国土部门办理农户建房手续时,免费对建卫生厕所者多批一点用地等等。
    另外,改厕经费紧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由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一部分,乡镇补助一部分,农民自己掏一部分,使农民能够改得起厕所,不要让改厕成为农民的一项负担,真正让卫生厕所造福于民。
  
    王松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村改厕刻不容缓——曾都区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工作调查报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