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 我 们 远 离 火 灾
作者:王松
阅读提示 2月5日,武汉市汉正街批发市场武房1号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仅仅过了四天,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在建大楼发生火灾,接二连三传来的灾情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火灾,离我们并不遥远。 春季天干物燥,正是火灾高发期,如何让人们远离火灾,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2月1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消防战线上的有关专家,讲解近年来的火灾典型事例与防火措施。 七成火灾因用电不慎 据了解,近年来从火灾发生的情况分析,电气故障和使用电气不当是引发火灾并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的首要原因,这占了火灾总量的70%左右。 电气火灾的成因主要有六种原因:一是静电;二是短路;三是过负荷;四是接触不良;五是漏电;六是电气设备使用不当。其中尤以使用电气不当引发的火灾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因短路引发的火灾。 事例1:电线短路烧了服装城 2006年5月20日,随州市姐妹服装城(解放路中段)发生火灾,经过50余名消防官兵奋力拼搏,将这次火灾成功扑灭。后经调查和现场勘察,火灾烧毁姐妹服装城三楼卖场内的全部商品和办公设施,过火面积119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左右,而这次火灾的起因却只是源自一次电线短路。 姐妹服装城位于解放路中段繁华地段随州百货大厦西楼二、三层,据其负责人陈述,当日他来商场巡查,刚把车子停好,就发现临街三楼玻璃幕墙东南侧有烟冒出;他急忙往三楼跑,发现值班员和值班经理在三楼楼梯口东侧灭火,当时吊顶已被火烧穿正在往下掉,并引燃待处理的女裙和裤子。由于吊顶的木质材料装修,火势蔓延很快,灭火器已扑救不了火灾。曾都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展开灭火战斗,于21日零时30分将明火全部扑灭。 后经调查取证,认定该服装城未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从业人员消防知识掌握不足,下班后未及时切断三楼电源,导致电线短路引起火灾,火灾发生后,现场值班人员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导致火灾迅速蔓延。 防范措施: 如何有效防范电气火灾?消防人士表示,首先是要严把建筑设计审核源头关,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电气安装和施工规程。插头、插座要使用符合标准的产品,采用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漏电、短路、过负荷保护装置。其次要加大电气线路的检测力度。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要对安装使用的电气线路进行定期检测。另外要加强电气防火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许多重、特大火灾都是由于忽视用电安全,缺乏用电知识和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的,要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普及用电安全知识。 事例2:电热毯“惹祸”发火灾 近日,一条电热毯引发的一场火灾,给户主造成了几千元的损失。 今年2月8日凌晨时分,城区随富花园小区居民田先生正在楼下麻将馆里“挑灯夜战”,邻居的一个电话却让他如遭雷击,“你在哪儿啊,你们家着火了!” 田先生急忙跑回家中,打开房门一看,只见家中浓烟滚滚,卧室里兀自冒着火光,田先生急忙拨通了119。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曾都中队2台消防车14名官兵赶赴现场救援。中队到场后,迅速出两支水枪将火扑灭。后经统计,田先生家中财产损失达到3000元以上。 经调查发现,田先生出门时一直开着电热毯,由于长时间发热竟然引起了火灾。 防范措施: 在寒冷季节里保暖的同时,居民也更应提高警惕、增强防火意识、注意防火安全。外出之前,市民应对家中的电器、燃器等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查,及时关闭电源,做到防患于未然。 普通居民如住宅发生火灾,首先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要迅速找到着火的部位,若是初起火灾,要设法扑救。若是电器起火,先关上电源,若是天然气、煤气、液化气起火先关上气,然后用灭火器将火扑灭。确实无能力扑救时,尽快设法打火警电话报警。逃生中千万不要顾及个人财产而耽误时间,以免以小失大,为了点钱财而将生命葬送于火海之中,这是不值得的。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保护自己,择机再逃,或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抢救。 事例3:高楼线路超负荷起火 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诸多的安全问题也突现出来,央视一场大火让世人警醒,居住在高楼大厦中的人,在突发的火灾事件中,该如何逃生呢? 随州市工商银行金融大厦位于烈山大道,高55米,是我市历史最早的高层民用建筑。2007年1月8日,随州市工商银行金融大厦发生火灾,烧毁地下室及一至三层电缆线、桌椅等物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当日上午11时30分许,金融大厦电工张某接到电话称电梯停了电,回来后发现地下室浓烟滚滚并伴有明火,他立即打通了火警电话。11时47分,辖区曾都中队先期到达现场,此时该大厦内已经完全被电缆燃烧产生的卤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浓烟笼罩,火灾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大厦内有22人被困。曾都中队迅速组织人员佩带空气呼吸器,携带照明灯深入火场内部搜救被困人员。在40余名消防官兵的共同努力下,12时34分,大厦内的22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救出,无一人中毒和伤亡。 后经火灾调查组人员询问知情人、现场勘查和技术认定,认为该起火灾系电气线路过负荷引起,这是成立地级市以来发生的首次高层建筑火灾。 逃生技巧: 近年来,我市的高层建筑也在呈不断增长趋势,对居住在高楼大厦中的人来说,学习和掌握一些在火场中逃生的技巧,就很有必要。 消防人士介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要设法自救,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火场。首先看有无紧急通道和安全楼梯,若没有,就必须利用一般的楼梯逃生,但千万不要乘坐电梯,以免断电困在电梯内不能脱身。选择好逃生的方向后,千万不要忘记准备一条湿毛巾。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就是一个简易的防毒面具。跳楼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行动,而且只适用于9米以下低层处。跳楼前,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之类软物品,尽量选择石棉瓦的车棚、水池、树木。跳下时,应双手报紧头部,身体弯曲,蜷成一团,减少身体伤害。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