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万亿投资响动有多大
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进展追踪
作者:谢登科周英峰韩洁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 “一揽子计划”出台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了。 计划落实情况怎样?取得了哪些效果?新华社记者对有关政策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采访追踪。 中央投资拨付迅速使用流向谨防偏差 总额约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的进展情况,在一揽子促进经济增长计划中最引人注目,各界也高度关注。 2月13日,记者获悉,第一批1000亿元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在2008年12月18日前全部下达,目前已在各地具体实施。第二批1300亿元的中央投资,从项目到资金春节前也已完全到位。 按计划,新增的200亿元中央水利投资要在今年3月完成。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透露,目前新增水利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开工率超过九成。 “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从计划到具体实施,仅用了一个多月。今年新增中央财政支出及由此带动的近万亿元投资,有望在2月末进入实施阶段。”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 国务院要求,绝大部分的今年新增中央投资,必须于3月份前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为了确保每一分钱中央投资都得到妥善使用,中央向各省区市派出检查组,与各地一起把关投资项目,监督资金流向。 财税政策作用直接信贷激增有待观察 减税和增支并举,是各国刺激经济增长最常用的调控手段。 在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中央政府还适时推出大规模的结构性减税计划。 “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虽然会加大财政赤字,加剧收支平衡紧张状况,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却最为直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认为。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较大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大幅增加。去年12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7700亿元,此后呈现一路攀升之势。今年1月份的前20天新增贷款超过9000亿元,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6万亿元,刷新了此前的历史纪录。 “这些新增贷款被大量投放到了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去,中小企业的融资金额并不大,融资难依然存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在对信贷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指出,“另一方面,票据融资的占比明显增加,但其中有一部分属于企业短期借贷,并没有用在投资上,也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中去。” “这就表明,信贷快速增长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郭田勇说。 “三驾马车”表现不一复苏苗头尚需巩固 人们注意到,在“一揽子计划”的综合刺激下,中国经济增长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呈现出一些积极变化的苗头。 “虽然这些变化能不能持续还需要认真观察,但至少是寒冬中的丝丝暖意。”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认为。 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在各自的表现上呈现错综复杂、冷暖不一的态势,说明经济复苏的苗头尚需进一步巩固。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反弹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1月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创多年来新低,显示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民间投资尚未真正启动。 承接去年12月的增长势头,春节黄金周七天,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可谓点燃了牛年消费的第一把火。但是,当前消费市场仍在调整,如何进一步营造消费环境、培育消费能力、刺激消费欲望,仍是消费增长面临的巨大挑战。 不容乐观的是,外贸形势依然严峻。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出口值、进口值三项指标整体萎缩,均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1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调低了对今年经济前景的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0.5%。 “对中国来说,只有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估计得更充分一点,把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想得更难一点,措施的应对才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新华社记者 谢登科 周英峰 韩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