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本报报道引发热烈讨论
年轻家长:肯定老人功劳尽量自己带宝宝
  本报讯 记者包东流报道:2月15日,本报《蹩脚普通话难倒‘老随州’》一篇报道,引起反响,很多读者致电本报,谈自己关于带孩子的观点。
    “探亲回家正好看到这篇报道,我个人觉得小孩子最好在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中成长。”2月19日,朱先生告诉记者,“我读书时,老师都是用随州话教,我也不会说普通话。现在外地上班,感觉与人交流吃力,也影响工作。因此我觉得,不光是年轻父母带小孩时要说普通话,学校老师也要用普通话教学。”
    “年轻父母最好是自己带小孩,千万不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甩手掌柜’!”说起自家小孩,李女士追悔不已。李女士说,由于工作忙,孩子从小就交给爷爷、奶奶带,老人把孩子照顾得细致入微,当时朋友们都羡慕不已。等接回身边时,李女士才发现,已经上小学的儿子吃饭基本上靠喂,动不动就发脾气,非常娇惯。
    “老人家经验毕竟比我们多,我们要充分尊重,有问题可以提出,但一定要心平气和,要肯定他们的功劳,也要适当地点明不足的地方……”黄女士说:“爷爷奶奶对孙子十分喜爱,自然也就多了一些纵容,这种纵容让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所以,我在不影响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与孩子在一起。现在年轻人虽说育儿经验少,但科学育儿方面的书籍很多,可以边学边育儿,并对过去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以改进,这样也能减轻老人的负担。”
    此外,黄女士还认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因为我对老人比较关心、照顾,儿子也学到了。比如吃东西他会想着我们,3岁多的孩子吃饭时已会给大人夹菜。”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本报报道引发热烈讨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