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农菇商菇产业
初春的曾都区草店镇,乍暖还寒。 近日,记者来到草店镇约家湾村的香菇基地,但见菇棚内一朵朵香菇从塑料袋中探出头来,等待着主人的采摘。该村十组村民黄九凤正在自己的菇棚里,采摘今年的第二茬香菇。她说,她家四口人,两个孩子在读书,她和丈夫以种植袋料香菇为主,每年种植5000袋左右,年收入4万多元。问到今年的香菇收入情况,黄九凤说:“今年由于受天气影响,香菇质量和产量有所下降,价格每斤也比去年下降了三四块钱。但香菇的销路还是没有问题的,镇上的香菇交易大市场有人收购。”据黄九凤介绍,香菇一年可以采摘4茬,今年到2月份,她种植的香菇已经收入2万多元。菇棚旁边的两层小楼是她2003年用香菇收入修建的,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走进草店香菇交易大市场,收购老板冯家喜正在指挥工人将收购的香菇装车外运。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称重、标记、装车……谈到金融危机对香菇的影响,冯家喜大吐苦水:“去年这个时候,我已经收购了10万斤香菇,一年能赚6万元。今年到目前只收购了3万多斤,收入要大打折扣。一方面受天气影响,农户香菇产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香港、广州等地订单减少,一些大的商贩不敢收菇了。” 草店镇是我市香菇生产大镇之一,全镇有香菇种植户5000多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80%。2008年,该镇共计生产袋料香菇2500万袋,年销售收入2亿元。但草店镇目前没有一家香菇深加工企业。 草店镇纪委书记庞家贤说,为扭转“卖资源”这一局面,该镇大力招引香菇深加工企业。耀兴大海(随州)食品公司在草店工业园征地25亩建香菇加工厂,目前已动工兴建,预计9月份投产,投产后年可加工、出口香菇1000吨。湖北神农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草店兴建占地50亩的香菇深加工工业园,工程即将动工。 草店镇委书记梅行保说,为解决香菇标准化生产问题,草店镇政府与上述两家企业联合,采取一定扶持措施,准备集中建立14个香菇生产基地,实行“企业+基地”的生产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标准,提高质量,增加菇农的收入。同时,该镇加快生态能源建设,将灭菌燃料由柴改煤,并推广香菇去湿催花风干两用机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香菇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普通菇农或许难以感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但三友食品公司总经理刘银水却感受颇深,他说,金融危机导致全市香菇订单减少,尤其是欧美市场明显萎缩,好在我市及时调整市场结构,扩大香菇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市场份额,目前销售形势较好。本报记者 董斌 见习记者 白萌 实习生 叶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