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里场外看养猪
——郝店严家湾生猪养殖基地见闻
作者:宋俊超
“要盖新楼,多喂母猪”,这是广水市郝店镇严家湾村民的口头禅 。2月25日,记者来到严家湾村生猪养殖基地进行探访。 喂母猪收入高 “再过三天这两头母猪就要赶去配种。今年我家的几头母猪能产仔猪200多头,年可创收10万元左右。”严家湾村养猪大户李大保指着他家的8个全封闭式150猪舍说。 李大保的妻子正在猪舍里铺垫麦秸、稻草,旁边一口大锅里热气腾腾。李大保说,近几天气温低,母猪要喂饱,还要注意给猪舍保暖,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俗话说:“一头母猪,三人照顾。”养母猪比喂肉猪操劳得多。广水市俊华养猪合作社理事长黄俊说,养一头母猪比养肉猪的收入高多了,一头母猪每年可产两窝仔猪,收入近万元,现在郝店镇严家湾村大多数养猪户养有母猪。 建协会促销售 如今,严家湾村实行了“养殖基地+养殖专业户+养殖协会”的生产经营模式,养猪协会负责为养猪户提供种猪、饲料、防病治病、销售一条龙服务。协会还定期从华中农业大学请来专家举办知识讲座、技术培训。 建协会,上规模,促销售,使严家湾村生猪养殖效益大增。落户在该村的广水市养猪龙头企业俊华养猪合作社去年出栏生猪万余头,黄俊颇有感触地说:“成立协会,形成产业,规模养殖,科学管理,集中销售,大大畅通了销售渠道,增加了生猪养殖效益。” 创品牌闯市场 严家湾村的生猪养殖模式不断向全镇辐射,养殖户越来越多,今后生猪养殖业该如何发展呢? 郝店镇党委书记丁国清一语道破:“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品牌支撑。”目前该镇生猪养殖销售渠道畅通,但是,仅做生产基地,单边依赖外地商贩采购,是远远不够的。 据介绍,该镇今年计划组织生猪养殖能手,到河南、山西等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管理经验,变“散户单一养殖”为“集中规模养殖”、科学养殖,不断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同时,变“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在种猪、仔猪、肉猪品牌上大作文章,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黄俊说:“虽说现在金融危机对生猪养殖和销售带来一定影响,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战胜当前的困难,实施生猪养殖品牌战略,冲刺年出口生猪60万头的总体目标。”本报记者 宋俊超 通讯员 邓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