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的防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日常接触会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临床表现: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 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如黄豆大小不等。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预防措施: (一)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六)尽量少让孩子到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率; (七)注意营养和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随州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 唐心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