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环境生命线
——我市代表团浙江考察归来思考之三
作者:董斌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承接产业转移,各地千帆竞发,靠什么竞争点来吸引客商投资?靠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就是投资环境。我市代表团在温州、义乌考察后认为,良好的创业环境是温州、义乌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生命线。 在谈到创业环境时,义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讲了一个例子:一次,义乌市一家机械制造厂在邻省某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把厂子搬了过去。没想到三天两头就有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上门收费,一年来企业不堪其扰,宁可损失投资也还是把厂子重新搬回了义乌市。该负责人说:“我们的工商、税务等部门从不到企业去收费,如果去了,那一定是企业出现问题。” 温州被誉为创业者的天堂。温州港源电子公司董事长徐岩坤说:“温州市政府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效能建设,制订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服务,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然而,温州曾经历过环境不优带来的阵痛。2002年,因为各地招商团政策拉动、温州软环境形象被动等多方因素影响,温州有近千家企业外迁,上千亿资金“外逃”,使温州有“产业空心化”的危险。一场针对政府机关的“效能革命”由此打响。 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说:“现在我们政府职能简化,效能提速,对微观经济及企业日常经营始终不去直接干预,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宏观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上。比如温州总部经济园的规划、标准厂房的建设以及水、电、路等生产要素的改善等。” 温州是A级信用城市,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据广水市在温州招商专班有关人士介绍,温州乐清市建行去年存款80亿元,贷款却有90亿元(上级行支持)。银行敢大胆放贷,在于企业良好的信用,乐清市去年不良贷款率仅有0.2%。企业也因良好的信用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在浙期间,市委书记马清明向浙商广泛推介我市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和投资环境等。他说,我们把环境建设作为随州的生命工程来抓,努力打造中部地区一流的投资环境。我们对外有6个字的承诺:安全、赚钱、开心。对内有4句话的理念:“外商”无小事,诚信打动人,变通是个宝,人人是环境。 然而,相比温州、义乌,我市的投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如机关作风有待转变,服务意识不强,信用环境不优等。打造环境生命线,我们在行动:开展百名干部当保姆、百日环境大整治、百家机关联企业“三百活动”,大力整治“不在状态”的现象,创建A级信用市,在全市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要我们大力创优环境,“土凤凰”就能做大做强,“还巢凤”就能鱼贯而归,“外来凤”就能落地永驻,随州就能迎来产业聚集、百舸争流的发展格局。本报记者 董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