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吹来农村新
作者:宋俊超
春日,走进广水市吴店东河村,看到一片忙碌的身影,人们植树、护苗、建巴西菇大棚……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村里新建的休闲广场上,新栽的30多个品种的苗木错落有致,铺设的草坪冒出新芽。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刚说,这是村里建的景观长廊。 办好试点作示范 东河村是该市首批确定的20个试点村和全省“百镇千村”工程示范村之一。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荷包鼓起来是硬道理。东河村重视打工经济和种养业。村里走出的打工仔,创出了“广东碎布”和“扣渣粑”的劳务经济品牌;在家的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今年村里大规模种植巴西菇,目前已投入资金50万元,新建大棚25个,年收入可突破50万元。 村民富裕了,建设新农村的劲头也高了。该村统一规划,兴建新村占地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住房117套。看见新房前有绿地,路边有路灯,村里有休闲广场,村民刘以枝高兴地说,如今乡下人不比城里人生活质量差。 一线串珠促发展 广水市今年设立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制订新的发展目标、试验内容和保障措施。 目前,该市成立了北三镇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市级财政安排资金投入试验区建设。驻村单位帮扶资金每年不低于6000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试验区倾斜,支持试验区优势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创新投入方式,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入试验区。探索建立多元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机制。 眼下,北三镇试验区20个村新农村建设紧锣密鼓。沿牛程线的7个试验村正在抢抓季节,已栽下绿化树苗1万余棵,制订了发展规划;重点村严家湾列出了生猪发展规划和兴建生猪养殖小区计划,循环村级公路路面铺设完工。 20个村支部书记纷纷表态,100多名镇村干部签订责任状,建好试验区。 “面上”建设一盘棋 广水办事处铁板桥村返乡农民丁珍青高兴地说,在村边企业就能上班,一个月能拿1000多元的工资。铁板桥村开展村庄整治,大力发展产业,被省命名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支部书记孙春元说,我们虽然不是试验村,但我们要放开手脚和试验村比着干。 今年,十长沿线等村建设文明长廊,打造以种养业为主的产业新村,以绿化为主的生态新村,以村庄整治为主的文明新村。目前,长岭云台街村按照规划,建起了集休闲、垂钓、品尝农家风味美食的“银子岗山庄”。十里建起了初具规模的旅游农庄,生意红火。李店乡李店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杨寨村小杨家湾百户新村已露出新容。 今年,该市对试点村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尊重民意,体现各村特色,围绕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东南部乡村重点发展大蒜、鲜果、优质稻;西北部库区重点发展家禽和水产养殖;北部山区依山傍水的地方,建设“生态家园型”村庄;国道省道沿线,建设“休闲旅游型”村庄。 本报记者 宋俊超 通讯员 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