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血站咋成了提款机
——贵州镇远血站非法改制调查

  1借改制之名行鲸吞之实
    镇远县单采血浆站始建于1995  年,原为镇远县人民医院的内设机构,对外使用镇远县血站的名字。法院审理查明,这个血站由镇远县人民医院申请,并经过贵州省黔东南州卫生局批复同意后成立。血站成立的筹建资金,6万元为州卫生局拨款,25万元为外借款。血站成立之初,县卫生局下文借调到血站工作的11名工作人员工资仍由原单位发放。镇远血站是县卫生局直接管辖的卫生事业单位。1997年5月,血站取得相应产权登记证,并将其所有的国有资产进行了申报。法院审理还查明,镇远血站成立之初,在镇远县防疫站工作的陈登富被任命为血站站长,1998年2月,被镇远县政府再次任命为血站站长。
    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为将血站资产据为己有,陈登富称血站系其个人投资所建,要求对该站改制。得到同意后,当年10月,镇远县血站向镇远县国资局申请进行改制评估立项。
    评估过程中,陈登富利用职权之便,指使他人采取隐匿、转移血站销售收入,隐匿财务资料,虚增血站债务以及伪造财务资料等办法,侵吞、骗取血站国有资产达965.8万余元,并将血站410多万元国有净资产“合法”占有。
    2008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陈登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最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驳回陈登富上诉,维持原判。
  2先“搞定”书记 再“搞定”血站
    陈登富对前来卖血的农民一律来者不拒。为多采浆,陈登富甚至组织人在卖血者居住的地方免费放黄色录像使其兴奋。他甚至还欺骗农民说卖血可以治风湿病。
    通过这些“非常”手段,6年来,镇远血站未入账收入已超过3000万元,而账面收入每年才几十万元。为将这些未入账的收入放进自己囊中,陈登富便动了将血站“改制”的念头。
    镇远血站的非法改制是如何完成的呢?记者调查发现,陈登富通过直接送钱的办法,将镇远县原县长黄保勤收买。
    此后,黄保勤多次为血站改制说话。最终,血站的清产核资变成了走过场,拥有上千万元国有资产的血站,账面反映却不足200万元。陈登富用两台旧车抵押,就把国家原来投入的资金包括县卫生局无偿提供的设备全部“还了本”。
  3名为“解放思想”实为滥用权力
    据调查,镇远血站改制后,陈登富仍享受“正科级”干部待遇,卫生局继续给他发工资,还报销各种费用,遇到上级检查,镇远血站表面上仍然姓“公”。直到2006年,血站违规采血黑幕被媒体曝光,引起省委领导的重视,血站非法改制的问题才浮出水面;黄保勤伙同其妻子受贿的违法犯罪事实为人知晓,并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有关专家认为,国务院《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是1996年12月30日实施,黄保勤作为县级干部,公然对国务院条例的这一规定视而不见,让人吃惊。专家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黄保勤这棵“大树”起了关键作用。“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当地干部群众无法对其进行监督,是当前我国一些基层政权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在该案中,县委书记以“解放思想”的名义为自己的胡作非为辩护,是权力至上意识的体现。制度不完善,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好人也变成坏人。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问题,这种名为“解放思想”,实为权力滥用的闹剧,就难免还会重演。
    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一些领导干部以思想解放为名 “挂羊头卖狗肉”,公然践踏国家法律法规,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种“解放思想”,不仅不能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反而会涣散人心,破坏干部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念,其危害性不可低估。
    1图:卖血曾经是贫苦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2图:镇远血站前站长陈登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血站咋成了提款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新闻视点】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