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新医改如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作者:周婷玉韩洁江国成
  “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近年流传的这些顺口溜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形象反映,也是留给政府的一道“民生考题”。
    7日公布的医改方案决定,三年内投入8500亿元推进五项医改重点工作。这笔巨额投入表明政府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题的决心。
    但这个“大蛋糕”将如何分配?将如何惠及百姓?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专家及业内人士,解读了《实施方案》中的相关投入及改革目标。
    90%、120元、6倍:基本医保扩面提高标准为群众看病“减压卸负”
    20多年来,我国农民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到20倍,但所负担的医疗费用却增长了133倍。与此同时,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左右提高到60%。医药费用的上涨以及医疗保障的不健全等,使得我国居民“看病贵”问题突出。
    对此,《实施方案》明确,三年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一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说,这组数据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基本医保的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这将提高群众的就医支付能力,减轻群众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增加群众看病的“底气”。
    15元、20元: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减少群众得病机会
    这次《实施方案》提出,近三年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据介绍,2009年开始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主要用于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说,要解决我国公众健康,不仅需要医保全覆盖,更需要让百姓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晚得病。
    2000所、2.9万所、1.4万所:建设基层医疗机构 让群众“大病不出县”
    《实施方案》提出,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 (含中医院)建设。2009年,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刘新明说,加快建设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使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城市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
    专家说,要建设好县医院,县医院建设好了,农村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就可以就近治疗,部分重症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诊治。还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
    36万人次、16万人次、137万人次:培训基层医疗人才 缓解群众“看病难”
    尽管我国现在已建近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老百姓看病还是往大医院跑。陈竺说,这主要是因为社区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了,培训也不够,要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就要提高水平。
    对此,《实施方案》提出,近三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16万和137万人次。
    《实施方案》还明确,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也将根据改革进程安排相应投入,这两项试点的推进也将有利于降低医药费用、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新华社记者周婷玉 韩洁 江国成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医改如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