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何店中心学校增强“造血功能”提高队伍素质的故事

  美术教师告急,音乐教师告急,计算机教师告急……面对农村基础教育“结构性人才荒”,曾都区何店镇中心学校摸索出一条加强教师 “造血功能”功能的路子,致力于培养“种子教师”,给全镇学校注入了活水。
    培养“种子教师”
    工作日里,何店镇小学的金鹏是“孩子王”,引导小学生们用五颜六色描绘世界;休息日,27岁的金鹏是老师的老师,担负着全镇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国家课程计划对中小学的要求,但农村学校,却非常缺乏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2007年起,何店镇中心学校决定加强师资培训,在全镇各中小学挑选教师前往专业院校进修深造。
    金鹏2000年从原随州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就到贯庄小学任语文兼美术教师。热爱美术的他一直想继续深造,该镇中心学校的举措成全了他的梦想,他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随后,何玉霞、龚晓琴等教师也分赴武汉音乐学院等高校学习。“学费由中心学校报销,每月还有600元钱的生活补贴,我们自己基本不用花钱。”金鹏笑着说。
  踊跃提升素质
    在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脱产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金鹏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美术素养。今年3月,金鹏学成归来,到何店镇小担任美术教师,同时担负起培训全镇美术教师的责任。报名参加培训的教师,由该镇中心学校提供画具,每天补贴每人交通费10元。很多不担任美术教学的教师也主动报名参加培训。
    何店镇小向艳老师说:“要教好孩子们,教师自身的素质首先得提高,美术对整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现在,上语文课时,我也能用美术知识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课堂有了更广泛的拓展空间。”
    2005年,何店镇实现了远程教育校校通,但很多老师不会电脑操作。计算机技术过硬的镇一中教师鲁兵,自发地带起了“徒弟”。何店中心学校因势利导,安排他给全镇的教师上信息技术培训课,俨然成为全镇学校的“电脑教头”。
    到最基层的学校去
    乡镇学校人才告急,而最基层的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更为突出。何店镇中心学校决定选派年轻优秀教师轮流到乡村教学,既支援了基层学校的教学,给乡村小学注入了活水,又锻炼了教师队伍。
    镇中心学校九年级数学教师孙艳林主动报了名。去年秋季开学,她到浪河明德小学教6年级数学。同时,首批4名优秀教师也迅速“下乡”。
    何店镇中心学校校长戈万江介绍,孙艳林是镇上的优秀教师,在所有教学教研活动中,她一直走在前列。
    尽管报名下基层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刚和小学生们接触的时候,孙艳林感觉他们太好动,很不习惯。于是,她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明白了教小学生得多些耐心,知识点要多重复。同时,她也有很多收获,如接触到了小学的课程改革,以后对小学、中学的课程衔接会把握得更好。“这些东西,不到最基层的小学是了解不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使课堂深入化、系统化的方法,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而同时“下乡”到浪河明德小学的鲁兵,对乡村教师学习远程教育、操作电脑的困难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而如何让教师们熟练地运用电脑、掌握远程教育系统操作的方法,鲁兵也有了更好的“带徒弟”的方法,和更充足的信心。本报记者 马培春 通讯员 钱开秀
  “种子教师”金鹏(左)正在指导自己的“教师学生”们,在素描练习中如何反映光与影的变化。(本报记者张顺摄)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