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
——三谈世界华人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
一 首届世界华人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正在向我们走来! 烈山上,巍峨的炎帝神农纪念性建筑群已展现出清晰的轮廓;长岭立交桥、碧桂园凤凰大酒店等一批与寻根节相关的工程即将竣工;州城里,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正在整治中改观。 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香港、澳门、台北……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传讲炎帝神农故里——随州寻根的信息;“随州”、“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这些词汇以从未有过的频率,出现在传媒上和人们的关注之中。 二 首届世界华人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省助市办,是随州市的大事;也是省里的大事。省、市高度重视。 走近寻根节,我们会发现,首届寻根节不仅规格高、规模较大,而且内容丰富、立意深远,既是随州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鄂西北生态旅游圈开发建设的战略步骤。 首届世界华人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建设。 炎帝神农生于随州,“起于烈山”,春秋时的典籍即有记载,以后历朝历代的史家、学者有记述,纪念炎帝神农的祠、社、碑在厉山也出现得很早,当代人还可以看到神农洞、神农碑、日中街,近当代人建起了炎帝神农功德殿、广场、纪念馆,给老祖宗树起了汉白玉雕像。但规模不大、建筑不系统、范围不开阔,不能适应世界华人寻根的需要。 目前,市委、市政府大手笔建设炎帝神农故里,重新规划烈山景区,大殿、广场、碑刻等系列建筑群选址烈山南坡,依山面湖,巍峨舒展,拾级而上,视野开朗。这组建筑群与湖山一起,构成烈山景区的神圣与庄严、开阔与高远,将适应寻根人的心境与愿景,形成中华版图上居于“源头”的可视性寻根文化。 文化建设不仅在硬件,而且在软件。寻根节期间,炎帝神农典籍、传说的整理、汇编,炎帝神农文化研讨,将展现古今史家、学者关于炎帝神农出生地、活动范围、历史功德、现实意义方面的论说论著,确立炎帝神农“起于烈山”的论断,将老祖先出生地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固定下来,保护起来,与海内外胞裔共同分享。 关于炎帝神农文化的硬件建筑和软件建设,无疑会让“出生地”更多地受益,长久地受益。 三 首届世界华人炎帝神农寻根节,是具有经济文化双重意义的知名度建设。 产品需要知名度、地域也需要知名度。“炎帝神农故里”和“编钟古乐之乡”是随州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随州的两张名片。擦亮名片,提振形象,做大做响随州的知名度是寻根节的战略构想之一。 炎帝神农故里是大宗文化遗产。炎帝神农故里的我们,没有理由让这大笔的文化遗产静静地沉睡,而要保护与推介,弘扬内涵,张扬其影响力,擦亮这张珍贵的名片。寻根节做的就是 “擦亮”的文章。“擦亮”的过程,就是提高随州知名度的过程。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方、一笔巨大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既有文化意义,也有经济意义。 四 寻根,寻文化之根,寻经济之根,寻发展之根。 不忘始祖,面向未来。寻根节更现实的意义在于打造发展潜力,推动经济发展平台建设。 今天,我们在炎帝神农故里纪念性景观建设上,能够超越过去,是因为改革开放积累的经济实力和省里的大力支持。经济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炎帝神农故里景观的扩大、美誉度的增强,必将提振随州形象,扩大随州知名度,为随州招商引资、招大商引大资争取更多的机遇。 同时,寻根景观、寻根客流、寻根纪念品生产与销售等,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流。开发寻根文化旅游、编钟文化旅游、山水风光旅游,把随州建设成鄂西北新兴旅游城市,在我市形成富有希望的旅游产业,一直是随州人民的愿望。寻根节是一个实现这个愿望的良好契机。寻根节的有效运作,将有利于随州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鄂西北生态旅游圈的建设与开发,有利于随州经济的发展。 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