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店春耕别样浓
作者:宋俊超
本报记者 宋俊超 通讯员 程爱华 记者近日来到广水市余店段河村孙国平的蔬菜大棚,夫妻二人正在忙着给黄瓜浇水。孙国平家5口人,儿子媳妇都在外面打工,夫妻俩承包了8亩责任田,2007年在镇政府和科协的帮助下,投资5000元,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搞了0.5亩棚栽黄瓜,结果除去了成本,还收入了2000多元。尝到科学甜头的他今年现身说法向村民传授科学种菜技术。今年段河、东方等村,发展棚栽白皮黄瓜100多亩。 在杨岭村头,有的村民正在把农家肥撒在棉沟上,一位姓蔡的老农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整个冬春我们千方百计地大积大造农家肥,筹钱买化肥,春季把田地普施一道肥,可以增加田地一年的肥力。 一位姓程的农民说,去年他家种了5亩水稻,由于化肥和农家肥没有搭好,结果稻谷减产近二成。今年他通过学习了镇农技站发放的 《水肥管理技术资料》,掌握了科学施肥要领。 据镇农技服务中心统计,目前全镇农民已购春耕化肥120多吨,1.8万亩农田施撒了农家肥。 在关寨村,青年农民舒先明正在开着农用车耕田,随着“小手扶”的阵阵轰鸣,一片片沃土翻耕开来。小舒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南方打工,由于金融危机,他失去了工作,回到家乡承包了5亩责任田,在村镇领导的帮助下,他购买了一台农用车,忙时耕田耙地,闲时拖肥运粮,成为他回乡创业的好帮手。春耕时节,在余店镇的田边地头,随处可见农民用“小铁牛”耕田耙地。在通往乡村的公路上,随处可见农民开着“小铁牛”拖肥运粮。驾驶“小铁牛”成为农民种田的新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