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收留流浪妇女,帮她找到亲人,发生在曾都区洛阳镇的一段感人故事——
青年夫妇演绎人间真情
作者:徐军国
  阅读提示
    2007年9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襄樊市南漳县妇女李玉杰离家出走。今年2月,她流落到随州。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张畈村的田钦夫妇收留了素不相识的她。经过近一个月的苦苦寻找,田钦终于帮她找到了亲人。回南漳那天,李玉杰与田钦夫妇拥抱在一起,失声痛哭,难舍难离,令在场的人潸然泪下。
  
  
  流浪女巧遇好人家
    38岁的田钦是曾都区洛阳镇邮政支局的投递员,其妻赵银华一边忙着家务,一边照看开在家里的代销店。
    2月11日,天气晴朗,赵银华同往常一样照看小店。突然一位妇女进入了小店,赵银华仔细打量着这名妇女:看上去50多岁,嘴唇薄薄的,短头发,前额的头发花白,直挺的鼻梁,有点像外国人的鼻子,浅褐色的眼睛,个子不高,但很消瘦。
    “同志,你想买点什么?”赵银华很有礼貌地问道。那位妇女很不领情似的,没有理睬,走出了代销店。这人怎么这么怪,问个话也不回答?赵银华心里很是纳闷。
    临近中午,投递完报纸的田钦回到家中,妻子把上午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田钦感到好奇,便在附近找,发现那位妇女坐在离家不远的废弃的屋子里。
    田钦当时就判断这是名流浪者,他关切地问道:“你从哪里来,怎么到了这里?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人?需不需要我通知您的家人……”
    可任凭他怎么问,那妇女就是不开口。这时,村里79岁的老太太胡理英路过这里,她告诉田钦,这人已经在附近村组流浪几天了,别人都说她神经有问题。
    田钦则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别的流浪者,身上都是脏兮兮的,而她的穿着打扮整齐干净,一定是从家里刚走失不久。
    中午吃饭时,好心的田钦专门让妻子给那位妇女盛了满满一大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妇女吃完了饭后就坐在他家门口晒起了太阳。
    当日下午,田钦和妻子开始将屋顶的瓦进行捡漏,那妇女见状,也连忙过去帮忙,递瓦、堆瓦。田钦对她说:“不用您帮忙。”可那妇女就是不肯,还是继续忙碌着。田钦也没有再坚持下去,一下午他们合作得非常愉快。
    田钦悄声对妻子说:“一点也看不出她有精神病。”吃罢晚饭,田钦拿出10元钱给那名妇女,以作为她下午帮忙的报酬,但她就是不肯收。
    田钦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废弃的小学,房子虽简陋,但很宽敞。天渐渐地黑了下来,看着那妇女可怜,夫妇俩就决定将她留在了家里居住。
  
  
  不懈努力找到线索
    渐渐地,田钦夫妇与这名妇女熟悉了,但她还是不愿意多说话。一天,田钦送完报纸后将摩托车停在家门口,那妇女忙问他: “你是送报纸送信的?”田钦对她开口讲话感到很是意外,忙反问:你怎么知道的?她回答说从他穿的绿衣服上看出来的。
    趁着她心情比较好,田钦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李玉杰。可当他再问她多大年纪时,她竟然开始说起胡话:我一万岁了。田钦没有再问下去,因为他明白想打听到更多的信息,是急不得的。
    生活上,田钦夫妇完全把李玉杰当作家人一样,吃饭一个锅,洗衣一个盆,从不嫌弃。李玉杰也有一个好习惯,就是特别爱干净。每次田钦把脱了的衣服丢在一边,李玉杰就会悄悄地拿去洗。厨房、柜台等处,李玉杰总是帮忙抹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李玉杰爱收拾家务,让田钦夫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真正接纳了李玉杰,每次吃饭都是给她先盛。赵银华还拿出自己的衣服,供李玉杰换洗。
    村里人来代销店买东西,不知道内情的人指着李玉杰问田钦:“你家来客人了?”田钦点点头,但当人们问是哪里的客人时,他却避而不答。从那时起,田钦就在心底暗下决心,一定要帮李玉杰找到亲人。
    又到了一个星期的周末,田钦的小女儿从学校回到家里。李玉杰很喜欢她,上前喊:“田越。”田越忙问:“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李玉杰说,是看到墙壁上的奖状判断的。
    当晚,田越把李奶奶认识字的消息告诉了父亲。田钦听了后,很高兴,他认为:这将是帮她找到亲人的突破口。田钦忙把李玉杰拉着去看世界地图,问她那四个字怎么读?李玉杰回答“世界(gai)地图”。田钦又找出恭贺新禧四个字,李玉杰说“添贺新禧”。
    李玉杰认识字,但一次也不能多认。田钦掌握规律后,每天拿出纸和笔,并提一些有关她孩子、家庭的问题。经过10多天的努力,田钦根据李玉杰的只言片语和写下的一些地名判定,她是襄樊市南漳县九集镇丁集街一带人,丈夫叫郑学友。
  
  
  
  失散亲人终于团聚
    有了这一信息,怎样才能与她的家人联系上,田钦琢磨着。他让她懂电脑的大女儿田甜上网搜索并发布信息,可一连数天过去了,发出去的信息却石沉大海。
    为了能尽快联系到李玉杰的家人,不会电脑的田钦向同事请教,并每天晚上在网上学着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南漳县九集镇丁集镇中心学校的电话。3月9日,田钦把电话拨了过去,接电话的是学校老师的家属,很是热心,当得知是帮忙寻亲的电话后,迅速拿来纸和笔,认真记录着田钦叙述的情况。
    电话中,田钦问“世界地图”的方言怎么说,那名家属也说是‘世界(gai)地图’,这更说明李玉杰就是当地人。半个小时的通话结束后,那名家属也记录了田钦提供的零星地址:丁集,五大队。
    很快,那名家属通过学校老师了解到,丁家集村的李玉杰于2007年离家出走,至今未归。3月10日,李玉杰的丈夫郑学友和女儿郑紫娟听到反馈的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迅速拨通了田钦的电话。经过仔细核对,他们断定那位流浪的妇女就是李玉杰,于是他们决定立即出发去随州认人。
    到达田钦家后,郑紫娟一眼就认出了妈妈,她抱着失散一年多的妈妈,失声痛哭起来:“妈妈,你让我们找得好苦呀!”李玉杰也不停地说:“娟子,妈妈想你。”
    当天中午,田钦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乡邻们都来到这里道贺。田钦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两家人的心更近了。临走时,郑学友拿出一些钱表示感谢,但田钦夫妇说什么也不肯收。
  
  
  一封信牵出感人事
    李玉杰回家了,田钦夫妇也把这段故事渐渐忘却了。4月中旬,随州市邮政局收到了郑紫娟的一封来信,田钦夫妇收留李玉杰的事迹再次传开。
    郑紫娟在信中说:“2007年农历8月13日,距离中秋节仅有两天时间,母亲李玉杰一个人出门,起初父亲没在意,以为她只是到附近走走,但到天黑仍不见她回家,父亲着急了,四处寻找却没有结果。第二天打听到母亲是顺着襄阳区尹集镇的方向走的,这一走,竟然一年多音信全无。接下来我们发动了很多亲戚朋友到处寻找,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在电视台播寻人启事,期间也有不少好心人给我们打电话,但都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归。2008年元月,冻雪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思及在外流浪的母亲,心如刀绞,不能入睡,不知她在外边可有一口热饭吃,可有一口热水喝,冻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梦里全是母亲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感到希望渺茫,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
    郑紫娟陆续地在互联网上发布寻人启事,登记的网站有中国寻人网、110寻人网、寻人启事网、中华寻人网等等,她暗自祈祷,哪怕有一点点线索。但是看到这些网站上有那么多失踪的人,有的失踪达10年甚至20年之久,她又感到心灰意冷。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奇迹会降临,冥冥之中或许可以得到上苍的眷顾,也许她母亲是个例外呢?终于奇迹真的降临了,她又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郑紫娟充满感激地说:“母亲在遇到田钦夫妇之前怎么过的,我至今还不知道,但我相信她肯定也遇到了像田钦一样的好心人,才安然无恙度过那段时间。我很感谢田钦夫妇收留了我的母亲,因为他们的善良举动,才使我们一家团圆,才使我们再也不用忍受离别之苦,不用在痛苦的思念中煎熬!”随州市洛阳镇邮政支局局长赵登峰对田钦夫妇的行为给予肯定,他说:田钦夫妇助人为乐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大力倡导的。
  
    本报记者 徐军国 通讯员 胡晓丹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青年夫妇演绎人间真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9 版:焦点特写】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