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桃长在大棚里
——广水市郝店镇铁城村大棚油桃基地见闻
作者:徐王俊
“普通油桃现在只有拇指般大小,而你看这大棚油桃,又大又匀称,等到5月份,就可以上市了,每公斤可以卖到10元钱呢。”上周,记者在油桃地里找到了正在浇水的广水市郝店镇铁城村村民刘启光。望着38个大棚,一个接一个,错落有致分布在机耕路旁,刘启光告诉我们,这片200多亩地的果园,是流转过来的,去年油桃产量8万多斤,纯利润数十万元。 刘启光的过人之处不在于种油桃,而在于把油桃搬进了大棚。大棚油桃坐果率高,成熟期比普通油桃提前20天,色鲜味美,且储存家中15天不变软。 2000年,刘启光结合多年种植葡萄的经验,坚持自学,先后数次到中国农科院、山东寿光果树研究所,学习林果错季栽培技术,引进桃种,嫁接桃苗,重点发展大棚油桃。经过3年时间的探索和试验,郝店镇大棚油桃终于面市了,亩毛收入突破2万元。刘启光成为我省第一家大棚油桃种植户,其油桃品种与种植技术,全国领先。 刘启光的带动作用是明显的。据铁城村党支部书记韩家华介绍,铁城村原先是个贫困村,年人均收入仅2000多元,自村民开始种植油桃后,收入逐年提高,如今全村油桃种植户已有60多户,年人均收入4500多元,种植油桃成为农户增收的一个主要途径。 郝店镇地少人多,人均不到七分田,必须找准发展思路。刘启光找到新的切入点,他指着南面的一片山头高兴地说,郝店镇正在进行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流转对于大规模发展油桃是个好机会,山上土质经林业部门鉴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更加适合油桃的生长,今年他打算投资20多万元,承包500亩山场发展油桃。 为帮助果农增收,铁城村还成立了金竹果林专业合作社,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使村里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目前全村90%的油桃,通过合作社销往北京、福建、广东、武汉等省市。 郝店镇党委书记丁国清介绍说,新型农民不能光靠力气,不懂市场还是要吃亏的,得多动脑筋,大棚油桃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品质当先,要确保质量,生产无公害食品,同时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目前“金竹”商标正在紧张申报中。见习记者 徐王俊 通讯员 刘方珍 杜向阳 |